初中语文文言文韩愈《马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时间:2023-04-09 18:04: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韩愈《马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马说 作者: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 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 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 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 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 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 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难道是真 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赏析

“说”是一种文体,本文题目的意思大多数教辅资料上都解释为“说说千里马”, 可是我今天要推翻这个观点,把本文题目理解为“千里马的自述”,请大家跟着我


这个思路去分析鉴赏。

作者韩愈所处的中唐正是朋党纷争,世人倾轧之时,他本人屡遭排挤和贬斥。他也 是一个有才能的文人,可以算是一匹“千里马”,那时社会状况却是“世修而谤 兴,德高而毁来”,所以他才发出了“士之处此世,而忘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 矣!”的感叹。在这种状态之下,没有人去赏识他,于是他便说“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没错,世上不会缺少人才,李白就说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可当 时统治者却没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于是作者就开始为我们描述他的悲惨境遇。

“祗辱”“骈死”二词就抒发了作者愤懑的感情,同时也写出了对“食马者”的厌 恶。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千里马有日行千里的特殊才能,为什么人们却发现不 了呢?这一段就解释了主要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因为千里马有特 殊的食量,所以必须要以千里马的规格来喂养它,而作者要展示自己的才能,必须 得到一个合适的官职,才能才会得到发挥。作者在他对宰相的第二次上书中就抒发 了希望当权者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心情,“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取于管库, 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于此”。而宰相仍不理睬,他就作了《后二十九日复上宰相 书》,将周公吐哺握发、求贤若渴的态度与宰相置之不理的冷漠态度进行对比, 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慨和心中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可以这样说,作者正在向我们 哭诉,“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 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一举问的有理、有力,充满委屈之情和愤激不平之气, 同时也发出了在《与于襄阳书》中出现过的“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的感叹,把作 者对封建统治者浪费人才与摧残人才的谴责表达得淋漓尽致。

由于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所以“食马者”们很是恼怒,就不断鞭打它, 可是又不按照正确的方式,喂养它还是不按照正确方法,千里马自然感到委屈,于 是就不断以鸣声抗议,可是“食马者”却不能通晓他的意思,就如同作者在《应科 目时与人书》中表现的那种怀才不遇的困窘一样。他们拿着马鞭,明明千里马就在 眼前,却仍是在说“天下无马”!这就鲜活的勾画出了那些“假伯乐”可笑的丑态 于是作者大声长叹哀鸣,连用三个感叹句,语气凌厉,斩钉截铁,表达了自己怀才 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73db8dd43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