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对比手法 姓名: 班级: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对比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掌握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理解古典诗词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掌握高考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比手法中感悟诗歌之美,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4. 学习习惯养成:做好随堂笔记,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课后复习巩固。 1、运用对比手法的诗句 ① 。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 。 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⑤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⑥ 。 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自主学习 鹧鸪天⑴·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⑵,东邻蚕种已生些⑶。平冈细草鸣黄犊⑷,斜日寒林点暮鸦⑸。 山远近,路横斜⑹,青旗沽酒有人家⑺。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⑻。 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⑵陌上柔桑:小路旁柔弱的桑树。古乐府有《陌上桑》歌。破:长出。[2] ⑶已生些:指已孵出了小蚕。些(sā),句末语助词。 ⑷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⑸寒林:略感寒意的树林。暮鸦:傍晚归巢的乌鸦。 ⑹山远近,路横斜:远处近处都有山,小路纵横交叉。 ⑺青旗:青布做的酒幌,酒店作招牌用。沽(gū)酒:卖酒。 ⑻荠(jì)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思考:词的最后两句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3、对比手法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 表现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提问方式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赏析这首诗(词)对比的艺术特色。 ◎答题格式与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对比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 (3)对比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随堂检测 小重山(1)·端午 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2)。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3)。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释: (1)小重山:词牌名。又名"小重山令"。 (2)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系臂,相传这五彩丝线代表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可以抵御邪祟灾瘟,人们称之为"长命线"。 (3)日星光:屈原《九章·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这句是说屈原的忠义气节永不泯灭,就像太阳和星星的光辉一样。 思考: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5、作业:赏析诗歌中的对比手法 采地黄者①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②,卖与白面郎③。与君啖④肥马,可使照地光⑤, 愿易马残粟⑥,救此苦饥肠! 注释: ①地黄:药草名,晒干的叫生地,蒸熟的叫熟地。这首诗写荒年无食的贫苦农民采地黄卖给富贵人家喂马以谋生,形象地表现出贫苦人民生活不如牛马。 ②朱门家:指富贵人家。 ③白面郎:指富贵人家养尊处优不懂事的子弟。南朝宋代的沈庆之在一次讨论北伐大事时,曾讽刺徐湛之等世族出身的文官说:“为国譬如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指宋文帝)今与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这里借用其讽刺含意。 ④啖(dàn):给······吃。 ⑤“可使”句:是说马吃了地黄后,膘壮有力,毛色光亮,可以光彩照地。 ⑥马残粟:马吃剩的粮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7ac1a68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