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立意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14 12:48:5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作文立意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立意的思维能力,主要应该考虑如何使学生在题意的要求下,使所掌握的材料能够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并达到认识正确,思想明确、集中而富有新意。在培养途径上,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教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

一个人平时对各种事物所持的基本认识和观点,直接影响着他文章写作时中心思想的形成。这是因为人们在认识具体事物时,总是要以反映事物一般本质或规律的认识(如原理、原则、法则等)作为演绎的前提。如果前提有误,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中心思想是对文章所谈的具体事物或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的具体思想,这种具体思想的形成,同样须以普遍性的原理或一般性的思想为前提。果学生缺乏对一般事物的正确认识,那就难以形成对具体事物的正确思想。这就需要在平时结合语文课的特点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锻炼,使他们具有在正确的立场和世界观指导下的对一般事物的正确的观点。像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讲讲实事求是》《个人和集体》《崇高的理想》等文章,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点的好教材。学生有了正确的基本的观点,立意就有了根本的保证。

2.教学生掌握一定的逻辑方法

要从具体材料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形成文章的中心思想,从形式逻辑思维来说,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中还需要正确运用归纳、概括和演绎的方法。

归纳,是从个别的、特殊的事实出发,得出有关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演方法。学生要从命题者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自己所掌握的具体事实材料中找到事物的一般本质或规律,从而形成文章的中心思想,就需应用归纳法。归纳法是由具体材料形成中心思想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在学生还不能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之前,他们头脑中的中心思想往往是模糊不清、游移不定的。因为没有明确而集中的思想作指导,所以文章的内容也只能是事实的堆砌和现象的罗列。运用归纳法所形成的中心思想,应该是具体材料本身具有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它应该与每一个别的、部分的材料的本质特征均保持同一性。而在这个问题上,学生经常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就是缺乏对所有材料的全面分析和综合,归纳时以个别代替一般,以局部代替整体,使中心思想所反映的观点出现片面性。例如,有些青年缺乏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这是事实,但如果由此而得出我们这一代青年都缺乏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的结论,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教学生认真地研究每一个具体事实,并能合理地抽取这类事物共同的属性或本质,是运用归纳法形成中心思想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概括,是从认识事物的种到认识事物所属的类的一种推演方法。通过概括,我们可以认识事物已有性质或关系的更为广泛和深刻的意义。例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归属于“自由主义”的一种表现,这便是一个概括的过程。在作文时,经常通过概括的方法来揭示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性质或意义,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而深刻。在学生还不善于运用这种方法时,在中心思想的形成上也容易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种是不能将具体事实纳入所属的类,不能从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具体事实的性质或意义,就事论事,使中心思想缺乏深刻性。另一种则与此相反,即对具体事实无限度的概括而造成结论的夸大性,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任意“拔高主题”。如把在劳动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说成是英雄主义的高贵品质,把体育比赛中的偶然失利说成是缺乏集体荣誉感,这都不是对具体事实的合理概括。学生作文


中常常出现的说大话的情况,正是任意拔高主题的表现。它貌似思想深刻,实际上见解浅陋,并且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性。因此,我们既要注意让学生能够从更高的层次上去概括具体事实的性质或意义,加强中心思想的明确性和深刻性,也要注意概括适当,防止由于无限度地概括而拔高主题。

演绎,是把一般本质或规律的认识引申到个别事物中去的推演方法。它是我们以某一原理为依据去认识具体事物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从一定的原理出发去考察具体的事实或问题,从而形成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要应用演绎的方法。例如,作文题是“怎样正确对待荣誉?”这时我们想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假如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那就必然会使自己落后,如果能保持虚心的态度,那么就会继续前进,做出成绩;因此,在荣誉面前应该保持虚心的态度,防止骄傲自满的情绪产生。这个思考过程就是运用演绎的方法来形成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这个基本观点即是文章中心思想的核心内容。运用演绎的方法形成中心思想,首先所依据的理论前提必须正确,正如上一个问题所说,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锻炼;其次要让学生懂得演绎的规则,只有不违背这些规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上述三种推演方法,在中心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经常是综合运用的。以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为例,作者通过对1l种具体事实的归纳,得出了它们“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这一一般性的结论。接着又对自由主义进行概括,将它归属于“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最后通过演绎,共产党人必须反对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东西,自由主义“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所以共产党人应该反对自由主义。但从文体来说,记叙文多运用概括的方法来深化主题,而论说文则多用演绎的方法来深化论题。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就三种方法先搞一些单纯性的训练,再逐步过渡到综合性的训练。

3.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做到见解深刻并富有新意,在思考过程中还必须注意运用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我们每写一篇文章,都是为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一问题或者面对某一事物有感而发的。我们所要解决的某一具体问题,或者所思考的某一具体对象,因为它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所以我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或对象时也必须用矛盾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在这一由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中,辩证思维应当成为形成中心思想的主要的思维形式。尤其像“文凭与水平”“外表美与心灵美”“观察·实践·思考”这样一类作文题,题目所涉及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之间都体现着辩证的关系。学生只有运用辩证思维去思考,才能形成比较深刻的见解,否则就会出现认识上的表面性和片面性。

立意还应该力求新颖,避免老调重弹和一般化,这就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像前面举到的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词以及峻青的《秋色赋》,都是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反其意而用之”,从而赋予传统的内容以新意。当然这只是就思维的形式而说的,人们之所以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从根本上说还取决于各自的立场和世界观。而单从思维方面来说,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否富于新意,的确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有很大的关系。如何教学生多角度地思考,是立意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7f418ee9b89680203d8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