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句话出自韩愈的《师说》之中,然而《师说》的重点和主题真的是讲为师之道么,对我们的启发就只局限于学无常师,如何成为一个好教师?我觉得这点可以存疑,进一步探讨探讨。 孟子曾提出过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文学评价方法,这也是重要的读书方法。相信,学过古代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我们对此并不陌生,但踏踏实实去践行的同学大概也屈指可数。确实凭借着我们的小聪明,对文章的解读和其本意表达相差不多,而且面对问题我们同样能能对答如流,侃侃而谈。 但长远来看,这并不可取,特别对于师范生的我们来说,若是自己不学深,那以后如何才能站得比学生高,看得比学生远,让学生信服呢? 所以,要真正理解韩愈这句话,还是需要回到作品本身,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不可浮于表面,断章取义。 其实,《师说》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誓,是韩愈发起古文运动的一个萌芽,它隐含了古今文的斗争现象。雪霞老师上课也提及到了一些古今文的差异,它们的差异不仅仅是文字差异那么简单,更重要是一种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的差异:古文经学诞生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因而古文经学它更注重的是独立思考,批判继承;而今文经学出身于大一统的时代,因而它强调的是正统和权威,这也是为什么今文的解经多显得牵强附会,多与政治挂钩。 而韩愈所在的那个时代,正是今文经学独霸正统官学地位的时期,因此才多出现两种令人担忧的不良学风:惰思考和官本位。长此以往,师道自然不传。父亲为了自己孩子的仕途而请教师,然而自己却耻师焉;童子之师缺乏思考,习惯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如此她教的学生,自然也就小学而大遗。 在如此乏思重利的氛围成长起来的士族弟子,自然也就有了官本位的思想,给知识也打上了等级的烙印,不耻相师,“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故韩愈才会发此感慨:“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提倡学子们多思勤问,学无常师。 时随世迁,在重视教育、平等和谐的今天,韩愈的这句话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并有了更多的新内涵。“不好问”和“不想钻”是当代学子的两大通病:学习浮躁,惰于思考,难以发现问题,没有疑惑何来的解惑之说;纵使有了疑惑,又千般犹豫,万般考虑,害怕自己的问题浅显愚蠢而被他人嘲笑;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术业不专,缺少提问的底气和勇气。因此,“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依然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鼓励我们终生学习,勤思好问,学有所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87466c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