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方》 几千年前,我国就有关于胎教的论述。这也是我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备受国内外的专家青睐。 贾谊在《新书·胎教》中记载有:“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渲,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而相同的事情,《史记》也有记载:“太妊之性,端一诚庄,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识百。” 相传孟子的母亲是这样来胎教的,“吾怀孕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传说中后稷的母亲也是十分重视胎教,在整个孕期都保持着“性情恬静,为人和善,喜好稼穑,常涉足郊野,观赏植物,细听虫鸣,迩云遐思,背风而倚。”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胎教非常注重孕妈妈的道德修养;非常注重母子感应。关于孕妈妈的日常生活,在《医心方·求子》中的记述更详细:“凡女子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声,勿听恶语,省淫语,勿诅咒,勿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勿食生冷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勿下坂,勿急行,勿服饵,勿针灸,皆须端心正念,常听经书,遂今男女,如是聪明,智慧,贞良,所谓胎教是也。”书中还建议孕妈妈:“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庶事清净。” 圣王胎教之今析 能有健康、聪慧、仁义的孩子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除了后天的教导外,先天的因素也不容忽视。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中国自古就重视胎教,将胎教的方法写于玉板上,藏于金柜中以做为后世的训导。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受孕妇言行的感化,故孕妇须谨守礼仪,从全方位给胎儿良好影响。《烈女传》记载了享国800余年的周朝王妃太任的「贤行胎教法」:「太任之性,端壹诚庄,维德之行。及其有身(身孕),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子,而生文王。」周文王是历史上著名的笃行仁义、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具圣智慈理的君王。 现在一提起胎教,我们想到的可能就是听听音乐或唐诗宋词而已。其实胎教的范围很广,作用不容忽视,古时的胎教远比我们现代人要全面、严谨得多。下面我们就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将古人的教诲进行诠释,以供欲培育优秀下一代的家庭参考: 妇女从受孕的第一天开始,按古文的记载,要「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还要做到所谓「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即从身体、言语、意念三方面要保持内心的清静;另外在饮食上也有「割不正不食,不时不食」的宝贵经验。 1.行住坐卧礼貌端庄 「寝不侧」就是睡觉要端正,不随便睡; 「坐不边」就是坐的姿势要端正,不要坐一侧或坐歪了; 「立不跛」《弟子规》有「不跛倚」,就是站立时要站好。 用现代话来讲,你的行住坐卧都要礼貌端庄,都不可以随便。 2.慎选视听 「非礼勿视」:是指凡是不好的,不应该看的,作为一个准妈妈就不能看。现在电视、网络、杂志甚至广告牌等传播媒体,非常普遍,看到不健康的画面、暴利的镜头相当的容易。准妈妈要慎选所视。为什么这些不能看?因为会影响孕妇的情绪。母亲的情绪不稳定,体内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当然会影响腹中的胎儿。 「非礼勿听」:耳朵所听到的都是好的,善良的,正确的。对于不好的、不堪入耳的声音,包括不良的音乐也都要避免听闻到。 3. 言语、行为端正谨慎,保持清静、安稳和愉悦的心境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自己讲话时,好的才讲,不好的不讲。作为一个准妈妈对于自己的言语造作,和内在的起心动念都要非常地注意。因为这些都会影响自己胎儿将来的性情。胎儿的性情完全受母亲怀胎时候的情绪影响,母亲的情绪安稳,胎儿就安定。性情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禀赋! 4. 合理饮食 母亲如果喜欢随便吃这吃那,也会影响胎儿。尤其有些孕妇在怀孕的时候,难免身体有些不适,吃东西就没有节制。古人认为饮食方面 重视古代胎教道德修养 古人特别注重孕妇的道德性情修养,要求遵循一定生活准则,避免各种不良刺激。 王相,明末清初人,是我国著名的古代蒙学家。他在为宋人王应麟著的《三字经》所作的注中说:“妇人有妊,坐不跛倚,行不乱步,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不出乱言,不食邪味,常行忠孝、友爱慈善之事,往往生子聪明,才智贤德过人,此未生之胎教也。”此注中从起居坐卧、言谈视听等方面,对古代的胎教理论作了系统的阐述。 到了清代,衡阳人贺兴思又在《三字经注解备要》中,将王相的“注”总结为一个“正”字。凡母之正者,而生子自然无不正也。并提出了孕妇的生活准则:“端心正坐,清虚和一,坐无邪席,立无偏倚,行无邪经,目无邪视,口无邪言,心无邪念,无妄喜怒,无得思虑。”虽然这些戒律清规过于严格且不无偏颇之处,但即使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孕妇做到心怀坦荡、言语大度、行为端庄,对自身、对胎儿都是非常有益的。 古人还十分重视知识涵养及形景的感化对胎儿的影响。《诸病源候论》中有:“妊娠三月„„形象始化,未有定仪,因感而变„„欲子美好,宜佩白玉;欲子贤能,宜看诗书;是谓外象而内感也。”《钱氏儿科学》中谈到“欲子女之清秀,居山明水秀之乡,欲子女之聪俊者,常资文学艺书”。 心理学家虽然还没有资料能证实,孕妇看鲜花和美丽的人像,就能生出像花一样的子女;也没有证实“孕妇见兔而子缺唇”,但是,母子间心心相印、脉脉相通,互为一体,互相影响,是众云一致的,形景感化对胎儿是有影响的。 由此可见,古人已懂得从道德方面告诫孕妇应该怎样生活,教育孕妇在妊娠期间要努力注意情志调适,并应生活在十分优美而祥和的环境之中。 古圣育贤·古人如何胎教 妇女从受孕的第一天开始,按古文的记载,要广‘寝不侧’,就是睡觉要端正,不随便睡;‘坐不边’就是坐的姿势要端正,不要坐一侧或坐歪了;‘立不跛’,《弟子规》有‘不跛倚’,就是站立时要站好,用现代话来讲,你的言行举止、行住坐卧都要有礼貌,都不可以随便。做到所谓‘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即从身、语、意三方面要保持内心的清静。 ‘非礼勿视’:是指凡是不好的,不应该看的,作为一个准妈妈就不能看。现在电视等传播媒体,非常的普遍,看到不好的画面,暴力的镜头相当的容易。为什么这些不能看?因为会影响你的情绪。母亲的情绪不稳定,当然会影响胎儿。 ‘非礼勿听’:耳朵所听到的都是好的,善良的,正确的。对于不好的、不堪入耳的,包括不良的音乐也都不可以听闻到。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自己讲话时,好的才讲,不好的也不讲。作为一个准妈妈对于自己的言语造作,和内心的起心动念都非常地注意。因为这些都会影响自己胎儿将来的性情。胎儿的性情完全受母亲怀胎时候的情绪影响,母亲的情绪安稳,胎儿就安定。 母亲如果喜欢吃这吃那,也会影响胎儿。尤其有些孕妇在怀孕的时候,难免身体有些不适,吃东西就没有节制。古人认为饮食方面也应该有所节制。就是所谓‘割不正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是指这个时节不应该吃的食物,就不能吃或者说切割得不恰当,太大,很难咀嚼,作孕妇的也不能吃,以防影响消化。‘不时不食’是指不应该吃东西的时间,作为一个准妈妈也不要嘴馋,也不能想到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在孩子还没有生出来之前,就要好好保护儿女的本性,防止在胎儿期受不好的影响。所以古人从怀孕的第一天开始就非常重视胎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9696049e518964bcf847c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