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先做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先做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学难点】 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情境导入】 一个人总是希望学有所成,但并非所有的求学者最终收效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有的人收效差,成果小。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后做学问很有意义。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画出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是什么? 3.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1.譬如(pì) 程颐(yí) 虚妄(wànɡ) ...塾师(shú) .停滞(zhì) . 盲从(mánɡ) 墨守(mò) ..步骤(zhòu) .2.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 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这篇文章有六段,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这部分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3、4段):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第5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研读课文——论证方法 教师过渡语:本文论述了学者要“须疑”“会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课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本文还有“论证充分,说理透彻”的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体会。 1.教师多媒体出示要求: 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体会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2.学生自读课文,标画论据并归纳。 3.从文本中找出并概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各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板书。 第 - 1 - - 1 - 页 共 3 页 4.教师和学生一起评出归纳准确、简洁的答案,进一步讨论、修正: 事实论据: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②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③听说“腐草为萤”。④戴震善问的例子。 道理论据: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5.教师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 找出课文所用的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法的实例,并尝试分析其作用。 学生细读课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师生归纳: (1)引证法及其作用。 ①开头引用古代两位著名的大学问家的话,既用其经验之谈作论点,又作论据,颇具说服力。 ②第5段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并做阐释:“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和迷信”,强有力地证明了本段的分论点。 (2)例证法及其作用。 ①第4段举了古书上“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雄辩有力地证明“对于传说,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 ②第6段举了清代戴震读书善疑的事例,雄辩有力地证明了“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 (3)对比论证法及其作用。 ①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 ②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鲜明地阐述“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 ③第6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先从反面说理,然后从正面说理,鲜明地阐述: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④第6段“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做推理,鲜明地阐述“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教师小结: 作者运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在分析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时,我们根据刚才大家的回答概括了语言表达的如下思路: 方法+具体内容(事实或道理)+方法特点+观点。 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教师过渡语: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准确、精练,逻辑性、严密性强的特点。请同学们画出相应的语句,朗读体会。 1.学生找出例句,同桌互读、互评。 2.教师出示示例: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话中,四个“常常”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归纳: 第 - 2 - - 2 -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9af14fc92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