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散文写法分析 “怎样的散文作品,才配称得上优秀?一个优秀的作者的标准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其实先前我并未曾仔细想过,一直以来,我都只是读可读之书,行可行之文。概不以“文以载道”为己任,大抵自己也是载不起的,只求自自然然写作,清清白白做人,唯此而已。 文字之于我,乃生命的一种诉求与展示,心灵的一种寄托与宣泄。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书自己能书之情,达他人未达之意。这也是我为何一直喜欢写作散文的原因。 林语堂先生在《文学生活》中曾经说:衡之实际,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乃为作者心灵的发表,其本质上是抒情的,就是发表思考的文学也适用这种原理——只有直接从人们心灵上发生的思想,始值得永垂不朽。 所以在很多人批判小女人散文的时候,我不以为然,文章只有手法和题材的不同,不存在大与小的孰高孰低。这个世界没有小作品,只有小文人。不是洋洋洒洒几万字之巨著就是了不得的大散文,也不是几百字的小篇章就是不足为道的小散文了。点点滴滴皆感受,丝丝缕缕皆生活,一个小女子能把文章写得你不能释卷,这就是很了不起的大家。 如今又有许多人开始批判起余秋雨的文化大散文,我就更嗤之以鼻了。倘若人人都被这种风势所左右了去,那么何来作者的个性,何来文学的创新,又何来人文精神的坚持,更勿谈文学的操守了。余秋雨最少告诉所有的散文爱好者,原来散文也是可以这么写的,而且写得还有人愿意去看。这就是创新,这就是成功,不是谁能一句“口红文化”抹杀的。而恰恰是口红文化这样的一个现实告诉人们,真正好的作品不仅仅是被精英们所接受到,如果不能流传在街巷坊间,那么最多是文人之间的自娱自乐。而且所谓的批评者究竟是在掌谁的脸?当年风起云涌而争先恐后看余秋雨散文的人是谁? 谈论散文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事,中国几千年的散文史,远远不是一篇两章就能涵盖的,也不是这样写就是好,那样写就是不好能断言的。写作也是一个经验不断累积的过程,即便是最好的散文家,也未必能给人一个放之四海皆可的准则来,散文是一个主体性相当强的文体,也因此是个性化最强的写作方式。如果定要有那么个标准,我的标准就是,失去了美的特质的散文不是好散文。一篇好的散文一定要让人感受美,感悟美,渴望美。 有人推崇贾平凹的散文,说散文应该是这样写的。贾平凹的散文好不好,当然好,而且是相当的好。可是他的好,就能成为别人模仿的范本吗?这让我想起了邯郸学步,没有学会别人优美的步伐,倒忘记了以前如何行走来了,最后不得不去爬行。一个优秀作家的语言是独特的,难以想象一个长年累月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能说出农村人那种泛着泥土清香的质朴语言来,一个都市作家写不出那种自然回归,淳朴干净的散文也并不可耻,对于都市人的心态形态的描述体验也未尝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好文来。一个好的散文家,就是能把自己熟悉的生活语言用艺术的文学手法表达出来,而这就是贾平凹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一个什么都能写的人其实就是一个什么都写不好的人,孙犁,沈从文这些散文大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近年来仿佛谁都会写散文了般,只要不是小说,不是诗歌,大多都冠以散文随笔之名。这也不算多坏的事,说明散文的群众基础好,喜者众。但是能写出好的散文来,却还是需要多多努力的。 除了对生活要有观察和体验,多读书总是没有什么坏处的,倘若还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又未尝不是一得。好的文章绝对不是凭空来的,和一个人的学养见识是有相当程度关系的。业精于勤,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散文的写作也是适用的。平时多写写,多练练,随手记一些琐事与心得,写得多了,自己也就知道哪里有不足了,也就知道这样写是不可以的,那样写是可行的。读书和写文章都是可以到老的,所以不必担心自己江郎才尽,也不必懊恼自己少不得志。好好的生活,好好的行文,如此而已。 说到底,我也真的不清楚什么就是好的散文,能让我阅读下去的散文该就是好散文,能让我有再次阅读渴望的就该是优秀的散文了吧。其实每个人阅读需求都是很不同的,心理渴望也是不同的,那么又何来一定的标准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9b8f73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