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张家川县作文500字六年级 篇1 我的家乡在张家川县,是一个美丽、文化底蕴丰富的地方。 我们的风俗各有特色,比如口弦,又叫“口琴”、“响篾”或“弹篾”,是一种衔在嘴边弹奏的小乐器,有竹制和铁制两种。我们家乡绝大多数人把它称之为“口口”。 口弦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口弦大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就有类似口弦的乐器,如“簧”“笙”“竽”等,在中国三千年前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吹笙鼓簧”的诗句,“簧”即古代的口弦。 我们家乡以回族人民居多,回族口弦兴起于宋元时期,据史书记载,在宋元时期,在陇东南经商的阿拉伯、波斯商贾落户张家川。此时,人们所接触到的称“铁叶簧”的拨叶簧正是现在的口弦。到了明清时期,不断有各地的回、汉民族迁入张家川定居,各种民族文化的不断碰撞和融合,为张家川回族口弦的形成奠定了丰富的文化基础。 张家川回族口弦是张家川人民在农闲之时、劳作之余在人群比较集中的村头巷尾或农家院落里独奏或集体演奏的一种特有文化景象。其演奏内容多以表达爱慕之情或歌颂生产生活为主,也有少数舞曲,并可以演奏民间叙事长诗或即兴诗歌。 每次到了节日或重大活动的时候,我们家乡就会响起回族口弦的美妙乐声,氛围其乐融融,好 不快乐!我们家乡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活动,快来一探究竟吧! 篇2 张家川是我的家乡,风俗各异,百花齐放。比如说,花朝节是我们家乡有名的风俗之一。我们认为“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最能代表四季的就是“风、花、雪、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物了,所以就有了和秋夕(中秋)对应的“花朝”。精确到日,“春序正中”就是二月十五。所以把花朝节日子定为二月十五,这有一定的说法。 但是“花朝节”,又叫“百花生日”,跟花期息息相关的。而花期受时节、气候的影响,并不绝对固定。所以各地的花朝节日期可以不同,只要大致上对得上花期,都合理。这个时间。大致是在“惊蛰”到“春分”之间。因为这时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 至于说花朝节的来历,有两个传说。据传武则天嗜花成癖。她执政后,每逢夏历二月十五,总要令宫中女眷采集花瓣,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从那时起,民间就风行起花朝节吃花糕的习俗。在当时,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十五花朝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三个“月半”,都被视为极其重要的节日。 在花朝节这天,人们都会赏红。一就是饮食,无论是直接食用花瓣制成的花糕,还是食用象征春天的野菜,这都跟花朝节所处的时节息息相关。二是游赏,扑蝶和赏花,带起了迎春的高潮。 篇3 都说张家川在乐曲戏剧方面闻名,的确如此。秦安小曲就是我们家乡闻名的乐曲文化之一。而秦安小曲的诞生,与著名的秦安文人胡缵宗有关。据《甘肃新通志》记载,胡缵宗小时候母亲对他很严厉,但他的姐姐对他很好,一直陪着他。胡缵宗在他19岁时首创“四六越调”《玉腕托帕》,成为秦安小曲的开山鼻祖。胡缵宗为官后“抚绥安辑,民以大苏”,“开石堰,溉民田”,“廉洁辨治”,“至能称职”,罢官后“开阁著书”,题诗赋字。他一生的成就与他背后那位伟大的姐姐分不开。秦安小曲之所以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秦安人的钟爱,恰恰是因为它背后有这样一位品格高丽的文人和他同样深明大义的姐姐。 文士秀才的垂青,让秦安小曲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出尽了风头。秦安小曲还有一种不同于上面所述的这些“老调”的流派,叫“花调”,是清末由陕西传入秦安的,俗称“土眉户”。它融进了秦安方言和当地民歌的曲调,适宜抒情,不强调剧情,所以更像是秦安的民歌,流行在村头道口,是普通老百姓抒唱悲欢、传情达意的喉嗓。 秦安小曲曲调优美、旋律流畅、长于抒情叙事、群众基础深厚,具备了发展成为一种地方戏曲的基本要素。 秦安小曲表达了我们回族人民的热情和情感。要是想体验一番,就来张家川吧! 篇4 说到家乡的风俗,我就来浅浅谈一下我们张家川的特色风采吧! 好看的舞蹈你们可能看过很多,但惊艳的文化舞蹈绝对不要错过。蜡花舞是秦安传统的民间歌舞,始于盛唐时期,来源于辞赋,逐渐由清唱演变为民间歌舞,多在夜间演出,演出时表演者手托花灯,花灯内装点蜡烛,故称蜡花舞。蜡花舞伴奏曲为带有江南韵味、典雅细腻、优雅委婉的秦安小曲。翩翩起伏的舞姿,配以抑扬顿挫的古曲,深受民间群众的喜爱。 “蜡花舞”的表演者由青少年女子组成,伴唱则以秦安老调为主,歌词有大乐调(唱上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和小乐调(以情调、民歌为主)两种。但是,对于这种舞蹈的“蜡花舞”的“蜡”字也出现了不同的争执。有人认为应该是“腊月”的“腊”,因为这种舞蹈一般是在寒冬腊月的时候跳的;但是也有人说是“蜡烛”的“蜡”,因为人们在跳舞的时候,会把蜡烛放在花朵里点燃,既营造了非常美妙的气氛又非常好看。 蜡花舞蹈作为秦安民间的优良文化,解放后遭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文革时期基本停演。改革开放以来,蜡花舞蹈流行区域逐渐扩大,参加人员也由过去的青年女子演变为目前的中小学学生,表演服装、花灯由过去的鲜艳、精致演变得简单、粗糙;舞蹈步、形体动作由过去以碎步为主,演变为现在的秧歌舞蹈步为主,一些难度较大的形体动作如高挠扇、底摆扇,在许多村庄已无人会做。 希望蜡花舞一直流传下去,我们家乡的风俗也能家喻户晓。 篇5 “杏元诉苦情,郎君你细听,你今日回家好好用功,老天爷开了眼金榜上定题名。” 忧怨的情丝被苦苦的嗓音包裹着,缠绵的情调被婉转的曲调侵袭着,从古唱到今。尤其当我们大家随波逐流,在对现代化的音符进行复制、粘贴和拷贝中,蓦然偶遇从关山脚下漫过来的一曲曲付川小曲时,那种美丽动人的情韵和旋律抚慰着你我的心扉,敲打着听者的心灵,击穿着观众的肺腑。这就是付川小曲,一曲曲浸泡在历史长河里的动人情歌,一首首穿越在时空隧道里的美妙乐曲。 付川小曲是广泛流传于我们家乡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付川村及方圆数十里的一种民间曲艺,正是基于对这种民间曲艺的厚爱,追随着七月麦镰下波浪般涌起的浑圆山丘,我们的付川小曲才会被世人知晓并欣赏。当一曲曲被亘久岁月窖藏得纯粹而又纯朴的动人情歌穿过麦浪,停滞在一簇簇麦垛上时,那透穿漫长时空阻隔而得以存留的音符,跳跃着,传唱着,倾泻呈现而出的不仅仅只是缠绵的情思,还有那永小曲绵延,歌声悠扬,词曲激荡,付川小曲,一朵静静绽放在关山脚下的精神花蕊,一首悠扬传唱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汉族民众心间的乐章。 付川小曲的市场化运作必将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将为回汉民族之团结铺平和谐之路。久得感动人们的超越幻想与浪漫情调。 这就是我们家乡张家川的特色风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a18cdfe6c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