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南手抄报内容

时间:2022-12-06 19:13: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王耀南手抄报内容

王耀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的创始人之一,被战士群众亲切地冠以“架桥王”“地雷战王”“爆破王”“构筑王”等雅号。

“架桥王”

红一方面军在长征路上经过22条河,基本上由王耀南担任渡河现场总指挥。

193410月,王耀南率红军总部工兵营奉命赶赴江西于都执行架桥任务。当时时间紧任务急,4天的时间就要架好5座横跨600米宽的于都河浮桥,并且为了保守秘密只能在夜间进行。为了按时完成架桥任务,大家想办法、出点子,边摸索边实践,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开始架桥时,因河太宽,船进入桥轴线,指挥很困难,又加上夜间作业,指挥员的口令听不清,旗语看不清。为工兵营撑船的水手就给部队出点子:在每条船中间挂一盏马灯。如果船都在轴线上,各船上的灯就会连成一条线;哪只船没在桥轴线上,哪只船上的马灯时刻可以看出来。水手的建议,大大加快了架设速度。

1014日,时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来到了架桥作业现场。他仔细听取了架桥作业进展情况并做出了具体指示。根据指示,工兵营研究出了疏散浮桥的具体办法。浮桥是由一条条船组成的,每条船在水中的位置,上下由锚控制,左右靠相邻的船制约。如果船锚定得好,一般的水流冲击影响不大,船基本位置不会有太大变动。因此战士们力求使每条船的锚下正,这样在系锚的绳索和船固定处做上记号,疏散时解开绳子,船顺水漂离浮桥,连接时捞起浮标,找到记号,加以固定,然后把相邻的船连接在一起,浮桥又连接起来


了。当时,总部规定:部队从16日开始,要每天在下午6时后至次日7时前通过浮桥。为此,工兵营的战士们白天把大部分民船从浮桥上撤下来,用几只船送小股部队和零星人员过江;下午四五点钟重新架通浮桥,供大部队通过。拆桥搭桥,反反复复15次之多。17日,尽管经历了敌机轰炸等困难,红军部队仍顺利通过于都桥,由此开启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412月,中共红军经瓮安进抵乌江。王耀南接到架桥的命令后,组织战士先做竹排,又派人到余庆、瓮安征集到了10个铁匠打铁用的铁砧,然后,把两个铁砧捆在一起,共做了5个铁锚。一试验,竹排果然拴住不再往下游漂移了。因为竹子是新砍下来的,比较湿,所以浮力小,单层竹排肯定不行,王耀南说,一层不行用多层。红军找来几个贵州当地人,他们说会捆竹排,原来准备用单层竹排架桥,现在改成三层竹排。为了使竹排顺利地进入桥轴线,加快架桥速度,工兵连在河面上拉一根竹绳,竹绳的一端拴在岸边的树上,另一端用竹排拖到对岸,拴在河那边的树上。战士们全力以赴将竹绳运到对岸,接着又在河面上拉了第二根竹绳。两根竹绳拉好后,王耀南就命令战士们每隔一段加一个铁锚或石锚,将一个个竹排牵引到竹绳中间,切实固定连接起来。最后在竹排上铺上杉杆、木板,浮桥初步架成了。部队从竹排桥上顺利通过,向遵义进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a98a37f13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