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论读书》---真知灼见智慧灵光

时间:2023-03-17 08:33:0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 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 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 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 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 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

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 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

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

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

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论读书》是《培根随笔集》中的一篇,他对读书的意义、作用和方法都作了透彻的论述。培根的话语充满着真知灼见,闪烁着智慧之光,既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也能使人们顿悟。文章中处处可见通俗易懂的好句子:读书学习是为了获得享受、养成斯文及发展才干的。它所获得的享受,主要是表现在独处和索居时;所养成的斯文,主要是表现在谈吐上;所发展的才干,主要表现在办事的决断和处理上。”“史学使人明智,诗歌使人颖异,数学使人精细,科学使人渊博,论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读书有三个用处: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又说了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可以囫囵吞枣,但是少量书则须细细品尝,慢慢消化。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精细,伦理使人庄重,逻辑推理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说的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解开。身体健康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调养运动。写的都是人生的哲学。我觉得,这篇文章是一杯要细细品尝,慢慢消化的茶。要读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后了,才可以尝到甜头。虽然这只是一篇随笔,但是好比一本史书、诗、数学物理、伦理、逻辑推理般让你明智、灵透、精细、庄重、善辩。

细细品读全文,还感觉到培根在精短的小文里也十分注重修辞方式的运用。

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里,"……使人……"是分述,后面的"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是在分述的基础上归纳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通常叫做归纳论证。同时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这样写,增强了论述的气势,使人强烈地感受到知识对于人的作用,从而有力地论证了"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论点。

再如:"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这里,培根以未经人工培育的"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以对于野花草"修剪移栽"比喻人的"求知学习",两个比喻句配合得恰当而巧妙。"野生的花草"经过"修剪移"能花繁叶茂,"人的天性"通过"求知学习"能改进完善。运用这两句比喻是为了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这个论点。用比喻的写法,就把比较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易于人们感知、理解。

为此,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

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想想古人,他们没有广播、电视、电脑,没有丰富繁乱的夜生活,书成了伴随他们的朋友,所以才有无数的宝贵精神财富留给了我们。而我们在生活如此丰富的同时也应该多读书,勤充电,方能迎接生活更大的挑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b1265c905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