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游太姥山 ——西安·王彦峰 【茶之旅】从福鼎一早雨中赶往太姥山,心中有点惴惴不安,能不能登山?心中祈祷老天,期望给我们这些远道而来仰慕已久的茶友一个登游太姥山的机会。 绿雪芽茶山庄,在太姥山的入口处,拾级而上迎面背山的仿古建筑就是。施庄主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安排好住宿之后大家聚到一起品茶。雨还是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有茶喝大家也就没有急切的情绪,倒是更多的自在的放松的状态,真的很放松,喝喝茶、淋淋雨、拍拍照、发发微信,一种放下式的休闲。 午饭过后,雨还没有停的意思,倒是小了很多。施庄主为我们安排了太姥山“第一导”陈导带我们游览太姥山、拜谒绿雪芽。因为雨的缘故,除了我们景区几乎没有游客,茶友大气的说‘我们包山了’。陈导在能够仰观太姥奇特景观的“梦想剧场”给我们概括性的讲解了太姥山的来历、特色,并指导大家有太姥山的宗旨是‘一定要带着丰富的想象力来感知、欣赏太姥山的美景’。 太姥山,旧名才山。相传尧时有老母在山中种兰修道,后人称此山为太母山。到了西汉,东方朔奉命为天下名山订正名字,改为太姥山。太姥山是临海的名山,称为闽之东岳,誉为“海上仙都”,具有“峰险、石奇、洞幽、雾幻”的景观特色。是一座唯一兼具大海、溪流、奇石的名山。 在雨中登山,又是一种感觉。登山始处,是木制的台阶,走在上面有弹性、有节奏,蜿蜒曲折的台阶在溪流、树木之间向山的高处延伸;更为人性化的是常常有一些笔直的杉树从木台阶中直立起来。一个比较开阔之地名为‘快活林’,不同与其他的树林是林地对于我们是木地板,树木林立、笔直参天,左搂右抱着杉树不停喊着茶友们给拍照,谈笑于林间。 木阶的穷处,便见石阶。巧的是乌云散出便见阳光,雨骤然停了。陈导又从这儿给我们介绍远处的石头,金元宝、龟蛇相会、仙人锯板、金龟爬壁、母子峰等等的形态,回想山底下的角度观望夫妻峰、十八罗汉赶斋、九天朝鲤、二佛谈经等石景惟妙惟肖,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到太姥石景更为贴切。三分像,七分靠想象,置身太姥山,移步换景间不断的欣赏着老天的鬼斧神工。无怪乎陈廷桢诗云“太姥无俗石,个个皆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上天有穹洞,入地多幽窿;胜景无穷致,游人思来重。”一幅幅天然的“石画”被定格在了照相机里,这还不够,更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游览太姥山,还要做的是“太姥山健身操”,这是必须的,而且是一套一套的。侧身运动、弯腰运动、引体向上运动、俯卧运动等等,这是穿行于各个幽洞不得不做的。各种各样的石洞、石隙要求你不断的变换着身体的各个部件,辗转腾挪之间体验着了大山胸怀。 鸿雪洞在太姥娘娘庙的旁边,洞的旁边生长着太姥山三大宝之一白茶的母树“绿雪芽”,富有画意的洞、富有诗情的茶。白茶早在明代就已盛名,被视为茶中珍品。明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记载“太姥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 „”。这说明白茶有古老的历史,自然的品质以及保健的功效,尤以降火、退热、抗衰老等作用明显。 鸿雪洞内有一泉水名为“丹井”,不知其来历,水质轻活甘冽。大家围绕根雕茶桌而坐,欣赏着“太姥声高绿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槎;茗禅过岭全平等,义酒应教伴义茶”、“丹井”的朱红石刻,品饮着紫砂壶、丹井水冲泡的五年陈白毫银针,柔顺细滑、香醇甘甜,顿觉神清气爽。品饮之间,大家似乎忘了茶、也忘了时间,忽然间从透天的洞顶飘进一抹山雾,顷刻间弥漫了山洞的顶部。还要参观一片瓦寺庙,意犹未尽的走出山洞。 在云雾中匆匆忙忙的游览了纯铜打造的一片瓦寺庙。已经看不清任何的景致,只能看清脚下几步的道路。原本从栈道下山可以看到的大海、嵛山岛只能靠想象了。在云雾中穿行, 在陈导的歌声中、在我们的唱和声中一路轻快的下山了。 回到山下开阔处,回头再看,已经看不见来时的石景画面。但是脑海中不由自主得冒出山中的两方石刻,一方是赵朴初老先生的“太姥胜景”;一幅是丁仃先生的“果然名山”。 癸巳年春分之日写于福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b15ad7e7fd5360cba1adb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