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的是“大器晚成”,还是“大器免成”?意思是一样的吗?

时间:2023-10-02 15:04: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老子说的是“大器晚成”,还是“大器免成”?意思是一样的

吗?

我们日常生活中说一个人晚成功,就用老子的“大器晚成”来形容他。但你可知道,这“大器晚成”在老子的《道德经》其他版本中还有“大器免成”的说法。那么老子说的到底是“大器晚成”,还是“大器免成”呢?意思有什么不同吗?

一、出处不同

1大器晚成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晋时王弼本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大器晚成”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做成器具,后来用来比喻能担当大事或作出大事业的人成就比较晚。

2、“大器免成”则出自帛书本的《老子》中。

大器免成”讲真正的大器是浑然天成,自然的,是不需要人为合成,而人为合成的,就是再大也是小器。

二、三个版本哪个可靠?

关于《道德经》的版本,传世有数十种之多,但王弼本、帛书本、竹简本是三个重要的版本。

1、王弼本

王弼(226--249),魏晋玄学理论奠基人。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金乡)人。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简称“王弼本”、“王注本”、“王本”。

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中记载的为:“大器晚成”。 2,帛书本

1973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写有十多万字的帛书,


有不少先秦著作。其中,有两种《老子》写本,人们称为甲本和乙本。

《老子》甲本和卷后的四篇古佚书共四百六十五行、一万三千多字,字体接近篆体,书中不避汉高祖刘邦讳,成书年代,最晚在汉高祖时期。

《老子》乙本和卷前的四篇古佚书抄在一幅宽帛上,字体为隶书,共二百五十二行、一万六千多字。书中却避汉高祖刘邦讳,将“邦”字改为“国”字,而不避惠帝刘盈讳,成书年代可能在惠帝或吕后时期。

这两种《老子》写本,年代已有两千多年,可以说是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老子》一书了。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帛书甲、乙本,被人们简称“帛书本”。帛书本中记载的是“大器免成”。

3、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老子》甲、乙、丙三组竹简本,简称“竹简本”、“简本”。遗憾的是竹简本损坏严重,内容不完整。

以上就是发现主要的三种版本,争论焦点集中在王弼本和帛书本中。

现在我们见到的《老子》的上下两篇,基本上都是《道经》为上篇,《德经》为下篇。

而帛书本出土后,人们开始对《老子》的上下篇次有了疑问。因为在帛书《老子》甲、乙两本中都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且都不称经。

还有是“大器晚成”还是“大器免成”,也成为人们争论的一点。 就现有资料来看,我认为帛书《老子》虽然古老,但它是《老子》理论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因为帛书《老子》既不分章,通篇文字划分为“德”、“道”两部分,是一个整体。

而后来的王弼本《老子》应该是成熟的版本,也是老子思想理论成型的阶段,文字固定,分为道经和德经,这才有了《道德经》的说法。说它是帛书本《老子》的继承和发展一点也不为过。

所以,我们后世大都以王弼本《老子》为版本也是顺理成章的。 三、“大器晚成”和“大器免成”意思一样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b63a7a00b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