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喜迁莺宿莺啼》“宿莺啼,乡梦断,春树晓朦胧”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喜迁莺•宿莺啼 唐•冯延巳 宿莺啼,乡梦断,春树晓朦胧。残灯吹烬闭朱栊①,人语隔屏风。 香已寒,灯已绝,忽忆去年离别。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 【注】①朱栊:朱红色的窗棂。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前两句写宿莺啼叫,惊扰了游子的乡梦,用语平淡,直接表达了游子的恼莺情绪。 B.上片第三句写出了朦胧的树影和游子内心的迷离恍惚,情景交融,营造出朦胧迷离的意境。 C.上片中“闭朱栊”为细节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游子想隔绝莺语,为自己制造一个续梦的环境,聊慰思念之苦。 D.下片“香已寒,灯已绝”与上片“残灯吹烬”相呼应,写出时间的推移,天渐渐亮了,游子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E.“断”“忆”等词细致地表现出游子心理变化。 本词语言婉约细腻,流露出浓浓的相思之情,2.本词下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 1.AB 2.①下片前三句实写,“灯”由“残”而“绝”,写“香”由热灰变为冷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在这时间里,游子开始了回忆。①后两句虚写,回忆了亲人间难舍难分的场景。暮春时节,落花如雨,船已行在江波之上,送别之人还“倚江楼”而望,游子亦在木兰舟上望江楼。①虚实结合,表达了游子对亲人思之深,念之切。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A项,“直接表达”错误,上片前两句用语平淡,抒情含蓄,故并非“直接表达”。B项,“内心的迷离恍惚”错误,“春树晓朦胧”应是写出内心的“凄迷惆怅”。从词中来看,故选A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词下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然后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题干已经指明“虚实结合”,故考生要到下片中找到实写的内容,再找到虚写的内容,分析二者的关系,并分析其效果。从词中来看,“香已寒,灯已绝,忽忆去年离别”这三句是诗歌中的实写部分,通过香由热灰变成冷灰,写的是时间的具体推移的过程,通过这一具体内容的描绘,此时的游子开始展开了具体的回味,回忆起了与亲人之间难舍难分的一种具体情景,暮春时节,落花如雨,船行在碧波之上,一种自然而然的乡愁情怀溢于言表。“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后面二句则是诗人的想象空间,下片虚实结合,表达游子对亲人思念之深。 【点睛】 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b887a287b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