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二)古诗

时间:2023-01-04 05:12: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悯农()古诗

李绅

,汗 几滴 ,粒 作者背景

李绅(-),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 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抗拒中午,汗水滴滴掉入禾下泥土。谁晓得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就是农民的艰辛。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结尾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艰辛,告诫人们珍视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抒发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尊敬。诗人用非常刻薄的笔调,勾勒出来一幅田 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躲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钩着庄稼地,它告诫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注重,它也能够并使我们M18x至,除了多少人正 在阴凉处消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用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风流人家美味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泣不成声的汗水换得的呵!这一 独特的对照,又并使我们看见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能公平的现实的反感。

《悯农》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各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正文的反结果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续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众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了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锄禾》一结尾就描写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淋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是“一粒粟”至“万颗子”至“四海无闲田”的补叙,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水出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截取了最为富于典型意义的形象,堪称一以当十。它归纳地整体表现了农民不躲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除了不民事的孩子,谁都必须晓得的。但是,现实又就是怎样呢?诗人没文说,然而,读者只要稍加思索,就可以辨认出现实的另一面:那“水陆罗八珍”的“人肉的筵宴”,那无数的粮食“输出官仓化成土”的罪恶和那“船中养犬长食肉”的骄纵。可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嘲弄,不是排钱的哭泣;它对数竹庭深刻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获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邃的感叹之中,汇聚了诗人无穷的愤恨和趋势的同情。

李绅当然不懂得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道理,但是,我们从几十年之后唐末农民起义的“天补平均”的口号中,便不难看出这两首诗在客观上是触及到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b88d6d2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