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的艺术人物形象分析艺术 内容提要: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本文试图从“点”和“面”的关系来探讨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点”是从文章中挖掘选择的分析观察点,“面”是人物形象的一个侧面。通过几个点的深入分析,拓展延伸成几个面,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能够抓住分析的关键点,理解人物形象的多层面性和复杂性。关于“点”的挖掘可以从多个角度,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加以阐释,并且运用课文中的例子加以具体解析。 关键词:点面结合 探究 人物形象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进高低各不同”,从不同角度(观察点)看问题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分析问题时,关键的问题应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点,在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解读中也是如此。解读人物形象过程中的“点”是最能体现人物形象切入点,以这些点为中心,多角度地分析观察,理解人物形象的多层面性和复杂性。这里的“面”是从这个点所看的人物形象的一个面。 因社会阅历、兴趣爱好、性格、审美观点的不同,人对文学形象理解的选择点会不同,但是还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基本相同的地方。在教授这些文章的时候,我们教师一定要深入理解文章,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理解,又要高于学生理解能力的点,合理选择切入点的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条捷径。 以“物”为切入点,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该“物”必须与所分析的人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能充分体现人物的形象。例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孔乙己到酒店两次喝酒的经过的故事情节,初步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 教师适时提出“酒”这一个点,孔乙己自己认为是一个读书人(从他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看出),分析孔乙己喝酒的内心世界,中国文人对酒有着独特的嗜好(借酒销愁、装疯卖傻、 麻醉自己),孔乙己不免也沾上了这样的坏脾气, 从这个点我们可以看到酒是孔乙己精神寄托的这一个面;由“酒”自然联系到孔乙己的“偷”,他没有谋生能力,但是又爱喝酒,而且又不愿帮人抄书,久而久之“偷”也就是他无奈之举;由“偷”引出“打”的点,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经常“偷” 一朝被抓也就非常正常了,被“打”也就是更正常的事情;由“打” 引出“笑”的点,孔乙己两次到酒店喝酒都被嘲笑,嘲笑的点便是孔乙己新伤疤;由“笑”引出“辩”的点,孔乙己当然也不甘被嘲笑,于是就有了“读书人窃书不算偷”、“君子固穷”的辩解,被打折了腿还说“不要取笑”的话语。综合以上的“点” 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孔乙己性格的多重性: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自存而又好喝懒做,想清白做人而又不免偷窃,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善良、质朴和忠厚。以这些“点”的分析为基础,最后引出作者的“情”的点,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并非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肯定他身上一些优点,而且通过对孔乙己身上的缺点的描写,寄予了深厚的感情,用作者自己的话便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通过以上“点”的分析探究,一方面理解孔乙己的形象,另一方面可以理解孔乙己悲剧形成的深层原因,进而领悟作者的创作主旨。 以故事情节为切入点,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情节的渲染,这些情节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从这些点来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例如教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就可以采用这个角度引导学生探究,这篇文章的内容简单,主要以金氏父女为人物关系的纽带,写鲁达和镇关西郑屠的矛盾冲突,根据情节的发展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问、救、打、走,以这四个字带动学生理解鲁达的形象。鲁达与金氏父女素昧平生,从鲁达问前的“怒”和问后的“赠”现出他的英雄本色,从鲁达居然能耐着性子坐在店中救金氏父女,可见他非一般的草莽英雄,从“打”这个点引出鲁达三次激怒郑屠的细节,又深一层见鲁达的内心世界,以三拳打出一个英雄的豪情;一个“走”再现鲁达“细”的一面。这四个“点”透出鲁达对不同人的不同态度,多角度刻画了鲁达的形象,我们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鲁达绝非一般等闲人物:扶危济困、慷慨豪放、疾恶如仇、刚强勇猛、率直鲁莽而粗中有细。又如鲁迅的《祝福》这篇文章,如何更好地理解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形象,同样可以从四个点来分析探究:逃、嫁、说、乞。从 “逃”看祥林嫂的现实处境和精神世界,从上下文的语境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婆婆是个非常精明的人,并且有着可怕的绝对权力,祥林嫂之所以出逃,是不堪忍受她婆婆的虐待的结果;其二“嫁”,祥林嫂的“嫁”不是自愿的,并且为了不屈从被嫁而进行了强烈的抗争,甚至在拜堂的时候不惜以头撞击香案,从这个抗“嫁” 的事实中探讨祥林嫂的内心世界:她在自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c0c1f8df6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