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佛祖首先要原谅我的鲁莽冒失

时间:2023-09-22 13:58:0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禅宗美学学期论文

——————于本心的不期而遇

请佛祖首先要原谅我的鲁莽冒失,原谅我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没有潜心修读佛祖的教诲,但我知道以小人之见度佛祖之心本来就大错特错。

曾经很执着于今世能得到什么,喜欢追逐那些所谓的荣誉,喜欢执着强求那些没缘分的事,忐忑纠结痛苦。

长久迷途,终于明白,世界上最难的事不是获得那些拥有,而是修心,我终于深深地感觉到了,一个人最难得不过是与世俗中修一颗本心。而在漫漫乱世之中,读经,信服佛祖以及随缘而至的禅宗美学是给我修心的最好机会。

什么是禅宗美学,不是一般人眼中虚妄认识的,参禅念佛那么模式化的行为,而且就我现在的理解参禅念佛贵在一颗坚定不移相信的心,信佛念佛修心,然后见心,也就见到了这一世的美。禅宗认为,禅并非思想,也非哲学,而是一种超越思想与哲学的灵性世界。哲学是想在科学的基础上解决那些科学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些诸如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在我看来,哲学是研究不清楚的,而找到这些疑问的最好出路就是宗教。虽然现代的社会更遵从唯物主义,但在物欲膨胀,信任缺失的当今,我们更需要是也许本我回归,而这一切最好的出口也许真的在宗教里。原来不懂以为佛教就是禅宗,禅宗就是佛教,其实不然,而且也因为在世界范围内的地域差异分出各种不同的宗派,而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比较有代表性且传承比较好的宗派,且最具独特的性格,其核心思想“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们经常所说的佛教大学,少林寺就是典型的禅宗祖庭。禅宗以“人皆可以成佛”的理念是我们最容易亲近佛祖的方式,禅宗上相信“人皆有佛性,透过各自修行,即可获启发而成佛”,正是以这种心培莲花的佛心,禅宗给芸芸众生迷茫中一线光亮。其实,成佛修行无须剔除毛发,也不一定要抛弃一切尘世出家,世俗活动照样可以修行。而修行的关键是“悟心”,悟的是本心是那颗佛心。总而言之,就是禅宗不特别要求特别的修行环境,而随着魔种机缘,偶然得道,获得伸出尘世之中,而心在尘世之外的“无念”境界,而“无念”的境界要求不是“从善入圣”而更是要“丛生入凡”,也就是凡人与佛只在一念之差。真的很幸运,在这样的缘分里遇到禅宗,遇到佛,但愿可以开解这颗迷心。

我记得看《金刚经口诀》中里有这样一样句“经是圣人之语,教人闻之,超凡悟圣,永息迷心”。心经的第一句是一句梵文“波若波罗密” “般若”即为金刚经首先讨论的智慧和愚笨,是世人曲解了佛祖的本意还是末法时期人们的执着,比较现在的社会和佛经中智者不起愚心的说法,现在我们大部分人所追求的之和摒弃的愚,恰和经文中的说法相反了。真正的智者最为重要的是认识自己的本性,识清自己的本心而不可执着于“有生灭相,流浪诸趣”。开始怀疑自己的心,开始发现其实自己真的看不清那颗心,游走于人来人往的路途中,一旦驻足才发现自己的目的地根本就没有概念,到底留恋的追求的是什么,是不是很蠢地妄加了生命的意义,到底还是该感激在这么迷茫的时刻佛祖那句“要具大智慧,于一切法圆满,离生灭相”“彼岸”才是归宿。“心迷则此岸,心悟则彼岸:心邪则此岸,心正则彼岸;”是佛祖对我的告诫,我会谨记。虽然现在仍不能立即做到皈依佛门,吃斋念佛,但内心是深深信服于佛祖,清楚自己的本源,明白此生为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修这颗心,修下一世的福。

《金刚经》佛教的经典,何谓金刚,如闪电,具有极大的快速而又孟磊的威力;金刚石俗称为钻石,在世人眼中是世上最坚硬,最珍贵,最受人青睐的宝


贝,这切合《金刚经》的价值和地位。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学禅宗的第一步,应该是先读《金刚经》,这部不长,且字里行间时时“须菩提”以对话的模式,告诉我们佛经是什么,菩萨是什么,人于世间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对照经文字句,突然发现,我们一直执着于的那些名利,,其实是认虚为实、认假为真,顽固地执著自我和外部客观世界是真实的,由此造作无量无边的身业、口业、意业,并且受这三种业力的牵引、拖累,以致长劫地生死轮回,经受不可言状的种种痛苦,始终无法获得自由和解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一段时间,我觉得用佛祖的心态和胸襟去看待世间万物,过于强求,但这也恰反映了我凡人的本质,仍不能见诸人皆是佛的“见性”。以佛之心,见性,例行,修心,是佛学给我上的重要一课。“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知道拂去心头尘埃,以一课慈悲心去修这是的业力,不求大彻大悟,只求见我本心,不怨不嗔,不悲不喜,于乱世之中修一颗精心,于时时刻刻做到行福事。

如果说《金刚经》是让我们发现佛与禅宗的奥妙和经典,那么慧能大师的《六祖法宝坛经》(由慧能大师口述,其弟子法海记录的)中著名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与同为禅宗五祖弘忍门下上座弟子神秀的“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佛事, 勿使惹尘埃”境界又上升了一个层级。慧能大师持空,而神秀大师持有。二人所说,我觉得这是一般常人修佛见性的两个阶段,一般常人需认清本心,发现本源,欲达到慧能大师无一物的心境首先需要我们这些于世俗中羁绊的俗人,先拂去心上尘埃,忘却身外之烦扰,潜心修佛,锤炼善心。而慧能大师的偈语也成了得法的预言。慧能大师的这部又称之为《坛经》的佛学经典,从般若,疑问,定慧,坐禅,忏悔,机缘,顿渐,护法 付嘱等几品中构造了佛教领域的教科书经典,也成了唯一一部被称之为“经’的经典之作。见佛之性,一部教科书,通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告知我明白,修佛贵在修心,而与形式无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即“于诸境上心不染”;无相为体,即“于相而离相”,以把握诸法的体性;无住为本,即“于诸法上念念不住”,无所系缚。又主张顿悟说,认为“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是悟是迷,是执着还是追求本性,不言自明。

相比于《金刚经》这样的入学教材,愚笨的我对梵文而翻译而来的《心经》理解程度就更有限了,《心经》和我的缘分是课上王菲虔诚双手合十的娓娓歌唱,那种空灵和清澈的声音,告诉我经文也许就是那样子,很多道理,思想不是我们可以通过文言文那样逐字翻译能理解的明白了,不明而意自明,需要的是思想上恰到好处的感悟,用心不是用思维。真的按照老师的话,做过一段时间《心经》的诵读,说心理话,还是凡心很重的想求个好结果而诵经,不明白意思,甚至读不明白那些梵文和中文的对应音节。但读经的效果也许真的潜移默化的,每天清晨读两遍,短短的十几分钟,是我对佛祖的保证,是对自己的追逐,是找本我的回归,虽然还是不能将时间万象等同于空性。也不能相信,“得到的,希望的,做为的,知道的终究都会是空性”。但却认同《心经》中关于没有什么办法让得到的存在的东西永恒,所以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拥有。希望总有一天,我可以放下我所有的顾虑,放下那些执着,放下一切不去惊恐惧怕,远离非分不实际的幻想,真正觉悟。我还在等待,我还会坚持下去,我相信我可以看见真实的自己。

最后的最后不得不暂时告别了禅宗美学,虽然课程结束了,我知道了我走进了更光明的天地,我终于知道那些纠结的担忧该怎样处置,也总算知道了,我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ce185e64afe04a1b071de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