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作文标题1

时间:2022-07-17 10:38:0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年级下册语文作文题目



1、第一单元:记叙的线索

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你渴望激励吗?你会得到激励吗?在成功时,你渴望激励吗?你会得到激励吗?你觉得这些对人生重要吗?请“今年的春天——”为题,一篇文章。 解析:

一、什么是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他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统一整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 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很重要。 记叙文线索分类

1.以实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 ,将各种人或是都集中到他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2.以人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3.以事件为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4.以时间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5.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是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的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就以 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继续的线索。

二、如何判断文章的线索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文章线索的特征。文章的线索有两个特点:一是贯穿全文,它连接所有的材料,像串糖葫芦一样,使材料成为一个整体;二是线索往往有明显的文字标志,而且表示线索文字会反复出现。

其次,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可以采取这些做法来抓文章的线索。



1


1.看本质。即掌握线索的概念,辨析出确实符合“线索”本质特征者。 2.看文题。很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

3.看反复。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以及表人物情感和时空的重点词或重点句。 4.看抒情议论句。记叙文抒情议论句多为画龙点睛的重要语句,它往往隐含着线索。 5.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根据文章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就可以判断出文章的线索。

要求:

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⑵题目自拟。 ⑶字数不少于600字。 ⑷力求有真情实感。 第二单元:借物抒情

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感动的心灵。 回顾名家的“借物抒情”。 1)小思的《蝉》 2)席慕蓉的《贝壳》

小结:初一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叙事散文的写法,我们要从一件事中懂得一个生活的道理,或者从几件有内在联系的事情中获得某种启示。现在我们学习的借物抒情散文,那视线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周遭的世界,感受生命之美。

3.你认为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来写文章,应该写出哪几方面的内容? (二)教师小结:

借物抒情,也称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达某种感情、志趣或思想观点。通常可以运用象征和联想达到借物抒情的目的。写好这类文章,要注意如下几点: 1、立意要明确借物抒情写作指导

2


写好这类文章,关键要把握好“物”与“情”之间的对应点,即二者要有密切联系,彼此契合。这类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从物的自然属性中发现了某种与人的社会属性——感情、品德、行为等相通或类似的东西,从而由物及意的联想,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表达作者的思想、志趣或人生哲理等。如纪伯伦的《浪之歌》作者紧紧围绕海浪对海岸的爱情来写,实际上是为了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情感。 2、描写要具体

借物是虚,抒情是实;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抽象的“情”只有借具体的浅近的“物”来表现,才能变得生动形象,易于领悟理解。因此,要善于以所寄之的形态、性质、情境等方面的特征,对“物”加以描绘和渲染,从而使“情”表现自然恰当。

描写“物”时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物的特征清晰使人能受到感染;要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与表现中心思想有联系的特征上;要善于选用词语,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等。 3、议论要恰当

在记叙、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议论。所谓恰当,一是议论不能没话找话,生拉硬扯,要做到确有见地;二是要以叙述、描写为基础,前后内容和谐统一;三是内容的深浅轻重要恰如其分,避免随意拔高;四是议论要从实际出发,当长则借物抒情写作指导

第二篇:《借物抒情作文指导》

(一)借物抒情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

领悟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

学生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动物或植物等,了解它的习性、形貌、内在品质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cfdf6a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