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世界

时间:2022-10-12 20:12: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桑水海 《诗经》这部经典,这部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反右”之后一直到“十年浩劫”是被人们淡漠以致忘记了。大概上世纪70年代末,一位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语文教师,而且是诗歌爱好者,我就听他说过: 《诗经》有什么用?佶屈聱牙,谁还读它?”我感到甚是惊异。

那以后不久,80年代初吧,琼瑶电视剧一播, 《在水一方》唱遍全国。一天,在火车上,几个女大学生唱此歌自娱,我告之,这歌词来自《诗经》,那首诗叫《蒹葭》。学生们大感新鲜:那么老的书里还有这么美的歌吗?长期经历了文化荒芜的年代,解冻的春风刚刚吹起的时候,这确是我亲历的一幕。近十多年有了较大变化,因为提倡读名著了、中小学生课内外又诵读古典诗词了、中学生语文课也在学《君子于役》和《蒹葭》了。我喜欢《诗经》最早读的是余冠英的选注本,1958年在故乡旧书摊上买的:最近买的一部是朱熹注释的插图全本,还有一本是日本学者编撰的《诗经植物图集》。这么算来,自己读《诗经》也有50的历史了。

50多年前,年龄还小, 《诗经》这样的书,怎么能读得下去呢?实际上,以今视之,我那时用的就是所谓“跳读”之法,只找那些自己喜欢的,又浅近一些的,跳着读。因为不是做学问,不是为了写论文,更不是为了考试,就是凭着兴趣,兴之所至就读上一首两首,所以,305篇从来没有全部读过。到现在,也就读了《诗经》的五分之一多点。像《大田)那样记录农事的叙事作品,《生民》 《公刘》那样记录始祖传说的诗篇,我就没有读过。这是由我的阅读目的决定的。跳读《诗经),我追求的是欣赏、愉悦的功能。我想,如果从小抱着《诗经》,不是跳读,而是一字字啃,大概早就兴味索然,把它丢一边去了。所以,我认为,面对《诗经》这样的典籍,如果不是专门研究,用跳读之法,确是很实用的。整本的跳读,绝不等于一概“不求甚解”。对于自己喜欢的篇什,是一直注意“求甚解”的,是要一字字抠的。我买了多种版本,包括清末一套线装本,就是为了互相参照,把那些喜欢的诗一首首地读懂。所以,在我心里,有一个《诗经》构成的世界,那是“关关雎鸠”美妙的歌吟,是“坎坎伐檀”的斤斧之声,是依依杨柳摇曳的姿影,是秋水伊人灼热的目光,是“日之夕矣”的黄昏意象,是失恋男子“不可求思”的咏叹调,是田野上山谷里村姑们采摘车前子时的如歌的行板,是男欢女悦投桃报李的爱情波尔卡„„率性地阅读,总是以自己的爱好为中心的。因为酷爱山水,所以读《诗经》也喜欢找那些描写山水景物之作,反复吟咏。还是以《蒹葭》为例。这首秦地民歌,从古至今被誉为情真景真、风神摇曳的绝唱,是思心徘徊,百读不厌的杰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迴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在一个秋天的早晨,独立苍茫,望断秋水。我的心上人啊,怎么才能找到你呀?秋水秋雾秋天的芦苇,一片扑朔迷离。这真是旷古的追求,永恒的朦胧!这般情景无间的艺术的境界,是文字以外的任何形式也都表述不了的。我想,其后的屈原我们民族伟大诗祖,他也许是受了这首民歌的影响,才在沅湘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创作了那篇古今独步的《湘夫人》的吧?

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里,一为诗经,一为楚辞,却有如双璧,辉耀在我们民族的诗坛上。

毫无疑问, 《诗经》是不可复制的,不可替代的,是真真正正原创性的。因此,才称之为经典,才穿越时空广泛流传,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才称之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源头!不论社会怎样发展,电子传媒也好,多媒体也好,全球化也好,那只是工具的不断变化,《诗经》却是永远也绕不过去了!因为它是我们民族最早的精神家园。而精神基因,是永存的。


人们常说“爱国心,民族情”。实际上,这六个字的培养,绝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民族之情在哪里?从我们传统文化这个角度讲,从古典诗词这方面来说,我看,民族情,可以说在《诗经》里,在楚辞里,也在汉乐府魏晋诗和唐诗宋词元曲里„„ 这是我们的祖先从远古流淌下来的血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d955b3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