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疏导、综合干预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效果研究

时间:2022-06-15 16:27: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运用心理疏导、综合干预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效果研究

摘要】 心理疏导、综合干预等手段可以从多项指标上改善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确实、可靠的效果,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 心理健康 综合干预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由发展走向成熟的阶段,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社会阅历的扩展,在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压力时,常有心理行为、情绪、自我意识等方面偏离正常的现象产生。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但多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为主,干预性研究比较少;提出教育建议多,研究操作方法少[1]。因此,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以及综合干预来改善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意义重大。本研究对筛查出来存在心理问题的58名初一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一系列综合干预,并观察其前后变化,以探讨有效、可行的学生心理干预方法。现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2月~4月,在上海市长桥地区2所中学初一年级经过GHQ预初筛查,SDSSAS进一步测评,选择有心理问题(GHQ≥5分,SDSSAS粗分>40分)的58名学生作为干预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2人,女生26人,年龄(13.56±0.82)岁。 1.2 研究方法

1.2.1 评定工具 采用灵敏度较高的一般健康问卷GHQ[2]

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我评定量表(SAS[3] 为评定工具,于干预前、干预后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

1.2.2 综合干预措施 采用家庭、学校、学生集体心理教育,专题讲座模式,家庭辅导,个体心理疏导等多种心理干预形式相结合的综合干预,具体干预包括以下内容。

家庭、学校、学生集体心理教育 根据初中生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每两个月召集干预对象、家长及其老师进行一次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内容包括青少年各年龄段的心理状态,青少年期的心身发展特征,心身发展不平衡、自我成熟感和半成熟之间的矛盾,独立自主的要求与第二反抗期,学生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自我意识发展和培养,学校心理教育技巧,老师如何与学生构建良好的沟通体系,家庭教养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等内容。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根据需要还扩展到同一年级的其他学生。

专题讲座模式 开展集体心理教育时,结合青少年学生心理调查分析的结果和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学生、家长或老师进行专题教育,如如何成为孩子的朋友如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如何帮助青少年度过反抗期等。

家庭辅导 通过家访、家长会以及个别家庭咨询等活动与 前后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 干预前后学生人际关系比较[n(%)] 与周围人际关系 x2 P 一般

干预前 2441.4 3051.7 46.9 7.975 0.019


干预后 3967.2 1627.6 35.2 2.4 干预后学习和行为情况

干预结束后,由老师结合学生一年来的学习成绩和平时在校行为表现进行综合评估,29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占50%26人行为表现有进步,占44.83%,总体水平达到预期目标。详见表5

5 干预后老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估情况 老师评估情况[n(%)] 显著进步 无明显变化 退

学习成绩 58.62 24(41.38) 26(44.83) 3(5.17) 行为表现 58.62 21(36.21) 31(53.45) 1(1.72) 3 讨论

调查显示,青少年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有周围人际关系等,这些提示很有必要运用心理学的宣教、心理疏导以及综合干预来改善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施综合干预措施一年后,学生对心理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有所提高;一般健康问卷GHQ各项因子分显著降低,焦虑、抑郁状况也明显改善,说明心理疏导、综合干预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活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自信心水平。研究结果还表明,干预在学生改善与周围人际关系、纠正行为表现、提高学习成绩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国内有针对中学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其成果与本研究一致。我们认为,对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学生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综合干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学习力的有效方法。 运用心理疏导、综合干预改善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本研究中的政府、教育、卫生部门的联合协作值得借鉴,此外也亟需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支持和监管制度,建立青少年学生心理综合干预长效机制,加快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尽快完善可持续性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 袁章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实施途径.基础教育参考, 2004(1)22-24. [2] 郭莲舫,张明园主编.精神卫生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9132134. [3] 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354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3de153e2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