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执着的美丽

时间:2022-12-23 06:33: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上海市博文学校七年级语文备课笔记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理解“永远执着的美丽”的含义,体会“永远执着”与“美丽”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袁隆平崇高而执着的人生追求。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感受袁隆平执著追求、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

难点:理解袁隆平真正美丽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内容分析:

文章以“美丽”为线索,为我们展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人生历程,从孩提时代立下“学农”的誓言到古稀之年放飞美丽的梦想,他的高尚人格和执著追求、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溢于文章朴实的语言中,从而揭示了一个科学家不断成功的原因:永不满足,永远把人民利益当作人生最大的追求。

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文章一开始就借作者的口,提出了一个矛盾的问题:“从没想过非把‘美丽’这个词和袁隆平拉扯在一起……”“而且,也没有必要把他和美丽联系起来”“……‘美丽’这等词语都已经成为浅薄而无谓的媚俗,天法与他并列”“……这位享誉世界、功勋卓著的杂交水稻之父的横空出世,竟然和美丽有那么直接的关系。一名71岁的老人——袁隆平究竟美在哪儿?他的一生与美丽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一直贯穿课文的始终。带着它去研读课文,才能很好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学习中,要把握文本,学会圈划、抓住关键语句,搜集整理利用有关资料,感受人物献身科学、不懈奋斗的精神。



一、情景引入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是由甲骨文一步一步演变而来的,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甲骨文,猜一猜它是什么字?(稻)在甲骨文中,“稻”字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部分是“米”字,稀稀落落的几个小点表示散落的米粒,下部分表示筐的形状。而我们现在使用的“稻”字,左边是“禾”,右边是“舀”,连起来就表示在水田里栽种的谷物。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据统计,全球有将近26亿人以稻米为主食,将近占世界人口的一半。鉴于其重要作用,联合国把2004年定为“国际稻米年”。同样在2004年,在中国,有一个人,因为在水稻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了“感动中国”人物的殊荣,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耕地面积却只占全世界的7%,而我们的人口却占了全世界的22%。而正是杂交水稻,使得中国能以如此少的耕地养活如此多的人。他到底是何方神圣?一起走进袁隆平的美丽世界!

【设计说明】:由“稻”字引出袁隆平,通过甲骨文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同时,在引入部分,使学生感受水稻的重要性,感受袁隆平的巨大贡献。





1

永远执着的美丽

1

教学随笔




上海市博文学校七年级语文备课笔记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张照片,你们觉得袁隆平的外貌美丽吗?(不)外表不美什么美?(执着)执着于什么?(理想)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按照文章写作顺序,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下袁隆平一生中有哪些理想?

这三个理想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明确:共同点:围绕学农。奋斗一生,从未改变。不同点:理想在升级。 【设计说明】:整体把握文章,通过感悟袁隆平执着于“学农”理想从未改变,体会他美之所在。

三、重点读析

如果没有考验就不能体现他的执着,就不能绽放他的美。那么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面对的?以4人为小组进行讨论,注意圈划具体字词。

【明确】

“那是我在这次采访中惟一有机会提出的一个问题,因为我始终不解,像他这样出生在北京、生长在武汉、重庆等大城市、从小上教会学校的人,为什么在..........风华正茂之时违背母愿选择了艰苦而陌生农学?”袁隆平生长在大城市,家里........条件也不错,而且在如此大好年华去选择艰苦而又不熟悉的农学,因此受到母亲的反对。

“袁隆平没有丝毫犹豫地说出了这个大出我意料的答案:“大约我6时一次郊游,曾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简直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时隔这么多年,他依然对那段时光记忆犹新,这么不假思索的回答,可见他对于它的选择,矢志不渝。

“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让寻找美丽的袁隆平大失所望,但却绝没有让他就此退缩,“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定要走到底。”60年代初那场席卷全国的饥饿,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他把童年的憧憬蕴藏心底,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了终生的追求。”现实与期望形成强烈反差,他却不退缩,痴心不改。

“他义无反顾一头栽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之中。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围着杂交水稻而运转。在他研究开始的最初,为了获得一株必须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在科研上,他又遇到了花费的时间多、研究条件差、研究数目巨大等困难,但是面对这些困难他却义无反顾,奉献一切。

四、拓展迁移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7f5cec5a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