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诗歌的爱国主义主题

时间:2022-04-21 16:05:3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闻一多诗歌的爱国主义主题?

闻一多表现这一主题的诗有两类,一是在国外创作的,主要表现思念祖国的游子之情,这类作品收入他的第一部诗集《红烛》,主要有《忆菊》《太阳吟》《孤雁》等,也包括回国后写的《洗移歌》;二是回国后创作的,由于看不惯黑暗现状而产生的由失望而愤慨的情绪,这类作品多收入他的第二部(也是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诗集《死水》,主要有《发现》《一句话》《静夜》《荒村》《死水》等。

2、 《潘先生在难中》作为叶绍钧小说代表作有何特点、潘先生的形象?

《潘先生在难中》作为叶绍钧小说代表作的特点是:从创作题材上看,写教育界是作者的特长,《潘先生在难中》写的就是小学的一位校长;从反映人生的角度上看,作者擅长写灰色人生的,《潘先生在难中》写得就是一个人卑微的灰蒙蒙的人生的,;从创作风格上看,《潘先生在难中》体现了作者批判旧事物时的特点,即采取“讽它一下”的态度;从创作方法上看,作者坚持冷静、客观的态度,用人物言行表现其思想。这些特点是《潘先生在难中》这篇作品的特点,也是叶绍钧小说的一般特点。

形象:潘先生是小学校长,为了保住饭碗,不得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没有正义感,没有是非观,个人利益和一个小家庭占据了他全部的心灵,平时苟且偷安,战乱中又能随遇而安,整个生命是灰蒙蒙的。



3、 鲁迅的散文创作?

30年代的散文中,杂文的成绩最为显著,其中,鲁迅是杂文写作的佼佼者,1927年后,被他赞为“匕首”“投枪”(因为它迅速、及时、锋利的特点)的杂文,成了他创作的主项。主要的作品集有:《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前期)

《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

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这些杂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成就,第一,是一部生动形象的近现代中国社会史,从《热风》到《且介亭杂文末编》涉及了许多具体的事实,是认识旧中国的一部百科全书;第二,与他的小说一样画出了中国国民的灵魂,而且比小说的批判更尖锐,更直接;第三,在杂文中直接表示出对现实和历史的见解,包含着他丰富的社会经验,是他留给后人的极宝贵的精神财富;第四,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位极鲜明的议论主人公形象,体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性格。

鲁迅杂文更多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一、先秦诸子的雄辩力量;二、魏晋散文的泼辣锋芒;三、六朝笔记的简约精练;四、韩愈政论的谨严明晰;五、柳宗元寓言的精当比喻;六、唐末小品的愤激;七、明末小品的讽刺攻击。



4、 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及其划分的理由? 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

1917年到1920年为新文学的发生期,19171月和2月,《新青年》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B.1921年到1927年为新文学的发展第一期,1921年,新文学初期最重要的三部作品:现代第一部小说集、郁达夫的《沉沦》、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为现代文学进入了发展期;C.1928年到19377月为新文学的发展第二期,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国民党实行文化专制,“五四”时期开创 自由局面宣告结束,而1928年到出现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期的开始;D.19377月到1949年为文学的发展第三期,1937年“七.七”事变后,文艺界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出现了一个统一的抗日文艺运动。



5、 《沉沦》主人公形象和作品意义

《沉沦》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日本留学生,因为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封建专制,被学校开除,因而为社会所不容。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渴望着和追求着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爱情,但受到“弱国子民”的身份的拖累,这种热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和空虚,成为了“忧郁症”的患者。他不甘沉沦,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沦下去,在彷徨失措中,来到酒馆妓院,毁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事情过后又自悔自伤,感到前途迷惘,绝望中投海自杀。他在异国的遭遇,与祖国民族的命运密切相联,因而主人公在自杀前,悲愤地疾呼:“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小说强烈的表达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在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中国青年中引起同病相怜的强烈共鸣。

作品意义: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反封建意义,是对封建禁欲主义的反叛,对封建文学禁区的突破,对个性解放要求的


表现;二是爱国主义的意义,表现了五四青年感时忧国的情绪,也表现了青年留学生受民族歧视而得不到爱情的抗议。

6、 小说创作的发展变化及《子夜》的主要情节和吴荪甫形象

发展变化:在1927年至1928间,茅盾创作了他的处女作《蚀》三部曲,并曾引起论争。受这场论争的影响,茅盾的小说创作面貌有了较明显的改变。1929年,他写了长篇《虹》(未完成),努力表现梅女士对于革命的追求。作家主观上想给自己的人物指明出路,并借此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轻视了人物的性格逻辑,人物思想的转变、发展都有明显的突变痕迹。接着,茅盾又写了《路》和《三人行》,这两个中篇从篇目到内容,从主题到形式,都是典型的具有革命浪漫蒂克倾向的初期左翼作品。在不断的失败中,茅盾终于得到了教训,在1932年前后,他的创作进入成熟期,产生了长篇《子夜》和短篇《林家铺子》《春蚕》等优秀的作品。

《子夜》的主要情节:描写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失败,揭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吴荪甫是一个有理想、有魄力的民族资本家,他希望通过实业来振兴民族工业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是他无法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控制,最终失败。吴荪甫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的失败就是整个民族资产阶级的失败。

吴荪甫形象:

吴荪甫在思想和性格上都具有两重性:

吴荪甫在思想上的两重性即革命性与反动性。其革命性主要表现为企图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控制,希望振兴民族工业,也曾希望结束军阀内战,并敢于同帝国主义的掮客赵伯韬进行较量,(为了打败赵伯韬,在民族工业发展受挫的情况下,他也把资金投入了金融的买卖,结果遭到惨败);其反动性主要表现为仇视工农革命、仇视共产党,把损失转嫁给工人,拉拢工贼(在工人中间制造矛盾)、利用黄色工会来破坏工人运动,甚至竟动用军警进行镇压(请兵镇压家乡双桥镇的农民暴动)等。

吴荪甫在性格上也表现为两重性:一方面是由魄力和学识所养成的冷静.一方面是由残忍和虚弱所产生的暴躁。比如。他既有发展的宏大计划、又有进行实施的具体方案;对泄漏机密的屠维岳,可以因其才干而破格重用。又如,当他失败后竟干出强奸老妈子的下流勾当;陷入困境时,竟迷信汽车抛锚也不是好兆头。



7《家》中觉慧、觉新的形象 觉慧形象:

觉慧是一个封建家庭中的少爷,但是封建家庭中腐朽糜烂的生活、绝灭人性的礼教,激发了他对封建主义的反抗和对民主主义的向往,成为高氏家庭中第一个敢于违抗高老太爷旨意的人,也是最坚决的反叛者。然而,他的反抗虽然很激烈,却由于他没有成熟的思想和彻底的精神,所以,在性格中也包含着出身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新人的弱点,在反抗中常常流露出感伤的情绪。 觉新形象: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与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由于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



8《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

祥子是老舍精心创作的人物形象,从头至尾都浸透了作家的一片热忱。他的自食其力的生活愿望,不只是流入城市破产农民的愿望,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愿望。这样的愿望并不宏伟,甚至可以说是很卑微的。然而,仅仅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生活愿望,旧北平文化城却总是不允许他实现。这就从事实上告诉人们,当年的社会是多么的不合理;祥子身上的种种遭遇和不幸,也就引起了广泛的同情和共鸣。祥子身上的天然的庄稼汉的弱点,固然是他不适应城市生活的原因,也造成了他的不幸;但从本质上看,他的朴实、勤俭、吃苦耐劳、富有同情心等等,总比许多油滑市民的恶习要好很多。当他的人生愿望破灭后,他就自甘屈辱和败坏,成了最可怕的一个“市民”



9《雷雨》中的周朴园、繁漪的形象


周朴园形象:

周朴园是作品的主人公,也是作品主要批判的对象。作为剧中的主人公,他在作品中处于重要的中心地位,由他身上引出了作品的两条主要的线索:一条是他与繁漪的冲突,主要表现他在家庭中的专制;一条是他与鲁大海的矛盾,主要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而这两条线索又是通过侍萍(鲁妈)连结在一起的,这样,虽然剧中人物的活动舞台仅限于周、鲁两家,但仍然有广阔的社会背景作为衬托,而又主要从家庭道德堕落的角度,表现了封建资产阶级家庭的崩溃。

周朴园的形象,是通过他与繁漪和侍萍这两个女性的关系来完成的。他与繁漪的关系,主要表现了他的专横、冷酷的性格和封建家长的面目。他强迫繁漪吃药,并不是关心妻子的健康,而是在贯彻自己的意志,让妻子在子女面前作出一个服从的榜样。而他与侍萍的关系,则主要表现了他的伪善和残忍。因为侍萍曾为他生了周萍和鲁大海两个儿子,在误认为她已死的特定情况下,才表现出一种“眷念”“忏悔”之情。而一旦发现站在他面前的鲁妈就是当年的侍萍时,他感到他的名誉、利益受到威胁,便立刻撕下了念经吃素的假面具,露出了资产阶级伪君子的真相。作品以周萍作为周朴园形象的补充,进一步表现了周家在道德上的沦丧。 繁漪形象:

繁漪是作家满怀着激情塑造的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人物。她有强烈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在周家十八年,过着没有爱情和温暖的日子,她受不了周家的烦闷窒息的生活,又无法冲破家庭的桎梏,只能与周萍保持着母亲不母亲、情人不情人的关系。为子维护这一可怜的关系,对周萍的始乱终弃,她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以强烈的报复作为反抗的手段。繁漪性格对于封建家庭的破坏性就在于此。这就是她的雷雨式的性格:爱像一团火,恨也像一团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86d74d2e3f5727a5e962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