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是著名现代诗人、文史学者闻一多所作的一首诗。所见诗

时间:2022-04-21 16:05: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所见》是著名现代诗人、文史学者闻一多所作的

一首诗。所见诗

所见。《所见》是著名现代诗人。文史学者闻一多所作的一首诗。 作品名称,所见。文学体裁,诗文。作者,闻一多。作者简介,著名现代诗人。文史学者。

声音虽不大。却还带点瀑布底意味。在他身上横卧着。是一株老柳。从他的干上直竖地射出无数的小枝;他仍想找点阳光。却被头上的密荫拦住了。所以那一丛绿叶。都变了死白的颜色。所见野藤在这一架天然的木桥下。挂起了一束蓬松的鬓丝。被瀑布底呼吸吹得悠悠摇动。谁家洗衣的女儿。穿着绯红的衫子。蹲在绿阴深处。打得砰訇砰訇的响?。

作品赏析。略微熟悉一点闻一多生平的人都知道。

闻一多对于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与过人的天赋。他到美国留学。一开始进的便是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的课目主要就是绘画。只是到了后来。绘画的兴趣才为做诗所取代。这种较长时间的绘画经历。对于闻一多的诗歌创作不无影响。例如。他曾提倡诗的创作中的绘画的美。便是发人之所未发的。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闻一多的绘画经历对于他的审美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这种影响成为《所见》一诗创作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宗白华先生指出过西洋透视法的三个主要画法:几何学的透视法。画有利用与画面成直角诸线悉集合于一视点。与画面成任何角诸线悉集于一焦点。物体前后交错互掩。形线按距离缩短。以衬出远……光影的透视法。由于物体受光。显出明暗阴阳。圆浑带光的体积。衬托烘染出立体空间。远近距离因明暗的层次而显露……空气的透视法。人与物的中间不是绝对的空虚。这中间的空气含着水分和尘埃。地面山川因空气的浓淡阴晴。色调变化。显出远近距离……《所见》


一诗。

可以说比较直接地移植了几何学的透视法。而其它表现手法的运用。则使我们看到中西艺术中的审美意识和表现形式的异趣同工或异工同趣之妙。不防作一下具体的分析。《所见》对于自然风景的描绘。当然不能如西洋绘画那样。做到画中透视的视点与视线皆集合于画面的正中。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找到类似的替代。这就是诗中所描写的那棵横卧的老柳。从全诗的描写来看。老柳是处在正中的位置的。它的身下是小河。上方则为密荫。旁边则有木桥等。

这种借用几何学的透视法的描写。幻出逼真的空间构造。这种表现方法中国古代艺术当中。是少见的;而它对于中国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的贡献。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打破了中国传统的以大观小。得意忘象的空间意识的艺术表现方面的垄断性。从而在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中。注入了新鲜在活力。空气透视法光影的透视法不能直接移植到诗的描写之中。但是诗中所做的动静的对比描写。种描写所带来的气韵流动。空灵蓬勃的艺术效果。

空气透视法光影的透视法以阴阳明暗。浓淡湿燥来显示远近距离。似有同趣之妙。当然。那满纸的灵气飘动。不是借用西洋绘画技法所能带来的。这首诗特别惹眼和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的二句:谁家洗衣的女儿。穿着绯红的衫子。蹲在绿阴深处。打得砰訇砰訇的响?这两行诗使我们想起了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美丽诗句来。其意境。情趣似相近之。其实不然。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旨趣在于抒写天人合一。逍遥无待。寂然自适的怀抱与境界。 它不尽是对于山水田园的摹形摄象。品味精神。也处处可见人的存在与活动。但是。由于中国山水田园诗所表达的是人通过对道的体悟与追求来达到与大化自然合一的永恒的灵的境界。所以人的存在与活动──外部的和内在心理的──却往往趋于寂然而静。渊然而默的状态中。总少一点人间的活气。《所见》的最后两行诗。分明能使我们感觉到到自然与人相互映发的生动活泼的朴野情趣。呈现出一种暖色调。自然因人而益显其生气。人则处于自然这一朴野可亲的澄明的


家园之中。

这种有别于天然合一境界的美。使我们感到更容易亲近。所见》一诗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向我们具体地展示了西方绘画原则和技法对于闻一多新诗创作的影响。以及绘画上的空间审美意识如何在诗的创作中转化成叙述上的时间审美意识。这种转化的可能性。优点及局限。同时。在传统的山水题材创作中所呈现的现代与古典的差别。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然而这一切。并不能代替对诗的具体的赏析。它只是可能有助于人们对于诗作的理解的深化而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4e1f824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