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送柴侍御》“沅水通流接武冈”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柴侍御① 唐 王昌龄 沅水通流②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①通流:四处水路相通。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不觉有离伤”的原因。 2.本诗写“明月”和“我寄愁心与明月”写“明月”的意图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诗歌首句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江河相连,两地比邻相近,诗歌三四句强调云雨相同,明月共睹,因近而不悲。①诗人说“不觉有离伤”,是想宽慰朋友,减轻对方离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明月何曾是两乡”,诗人借助想象来抒情,诗人用自己和朋友共睹明月来宽慰朋友;“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用拟人手法,赋予明月人的情感,借明月抒发对友人的关切。(每点需说出如何使用意象的。)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 “不觉有离伤”意思是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由题目“送柴侍御”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却说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原因之一是因为“近”。首句“沅水通流接武冈”中,“接”表明友人要去的地方与此地比邻相近,因此不觉得离别伤感;三四句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意思是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诗人强调云雨相同,明月共睹,因此离别也不悲伤; 原因之二,诗人未必没有“离伤”,说成“不觉”,只是为了宽慰友人,不让它去触发、去感染对方。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 2.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兼对比阅读。“明月”这一意象在不同诗句中表达不同的情感,体现的诗人的写作意图也不同。 “明月何曾是两乡”,诗人认为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这是诗人的想象,以此来宽慰友人,虽然离别,但依旧同在一轮明月下,不必伤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将离别之忧愁寄托给明月,用拟人手法,让明月带着对友人的牵挂与思念,一路与友人相随。诗人借明月抒发对友人的关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a9a3a75d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