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唐诗人考中进士后,写下最“得意”的一首诗,激励后世无数人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 公元796年,那是一个春日,46岁的孟郊,终于考中了进士。 那大概是他一生中最快活的一天。 那一天,长安城里繁花似锦。 那一天,孟郊骑着高头骏马,驰骋在浩荡的春风里,眉梢眼角俱是笑意。 那一天,美好得似一场不愿醒来的梦。 梦里,前尘种种如烟,来日迢迢万里,都是憧憬,都是希望。 许多人知道孟郊,是由这首情真意切的《游子吟》开始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幼年,父亲早早就离世了,由母亲独自养大他们兄弟三人。 多年以后,孟郊已是知天命的年纪,忆及远在家乡的老母亲,怀着深深的愧疚与感激,他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每当读着这首诗,脑海中都仿佛浮现出了一位殷殷慈母的形象: 不甚明亮的烛光下,她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一针针、一线线,母亲密密地缝缀着,怕的是儿子回家太晚,衣服穿得太久而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一般的慈母恩情呢? 此后一千多年过去了,王朝变迁,沧海桑田,这首诗里的款款真情,却依旧在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公元791年,孟郊在母亲的督促与鼓励下,踏上了漫漫的科考之路。 那一年,孟郊已41岁了。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此时的孟郊已不再是青春少年了,但他仍有着进取向上的精神,内心里希冀着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但考取进士,并不是一件易事。 古代的科考录取比例,其实很低。 有人一击而中,春风满面;也有人开场失利,名落孙山。 孟郊属于后者。 第一次科考,他落榜了。 公元792年,孟郊第二次来到长安,再次应考,却再次落榜。 虽然已有了两次失败,但孟郊并没有因此丧失斗志。 公元796年,孟郊46岁,第三次科考。 这一次,他终于考中进士,得偿所愿。 登科后,他再也无法掩饰内心的狂喜,写下了他诗作里最轻快也最“得意”的一首——《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他说,往昔困顿的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了,今日金榜题名着实令我神采飞扬。 迎着浩荡的春风,我在长安的街道上纵马驰骋,一日内就赏遍了京城的名花。 那样的扬眉吐气、神采飞扬,令千百年后读着这些诗句的我们,也一般的为诗人高兴起来。 读孟郊的这首诗,看他三进考场、越挫越勇的故事,总让我想到法国作家加缪说过的一句话,他说: “每个冬天的句点,都是春暖花开。” 是呀,没有哪一个冬天是永久的,春天总会到来,花总会开。 假如你此刻处在懈怠、恐惧、绝望、落魄、痛苦中,那么你要相信,这只是人生暂时的严冬。 只要你不抛弃不放弃,始终勇往直前,用坚毅、勇气、希望、梦想、乐观,去化解生命中的严寒与料峭,便终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一天。 茫茫大荒,漠漠今古,我们是同样平凡的众生。 然而即便如此,即便我们在浩瀚的天地、无常的命运面前显得卑微渺小,也总有那样一些时候,让我想要一次次惊叹一个中国人精神所能抵达的伟大: 是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是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是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是杜甫“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谋略;是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昂扬;是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勇气;是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的豪情;也是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苦涩后的意气风发。 请永远相信,越努力的人,越容易遇见意料之外的惊喜; 请永远相信,你被黑暗敲打,恰恰说明你是光明本身; 请永远相信,我们都会一步步靠近更喜欢的自己,一步步成为更好的闪闪发光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b6d5232c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