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实例

时间:2023-10-06 13:14: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验研究实例



1. Frederiksen的行为问题-方案效果实验

研究目的:评价行为问题-方案方法和参与组织重构的效果

研究假设:实行行为问题-方案和参与组织重构可以使诊所的病人流失率、病人登记后候诊时间和两次病约的时间间隔降低。

实验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

实验过程及结果:1978年,Frederiksen发表了了一份组织研究报告。这项应用研究试图评价行为问题-方案方法和参与组织重构的效果。研究是在退伍军人管理局下属的一家诊所进行的。这家诊所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诸如病人流失、病人登记后候诊时间过长、以及两次病约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等等。为了研究这些问题,Frederiksen选择了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测量的变量(因变量)包括观察到的新病人比例、病人流失率、两次病约的时间间隔等,组织重构(实验处理)是由专业人员运用行为问题-方案的方法设计的。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变量的观测值显著降低:病人流失率由52%降至26%,病人登记后候诊时间由22天降为8天,两次病约的时间间隔由25天降至11天。这些结果似乎表明实验处理是有效的。

实验结果分析:尽管研究结果确实表明后测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由于缺乏实验控制,使得研究结果难以解释。首先,研究的目标是评价实验处理的结果。尽管出现了期望的结果,但我们不能确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结果,运用组织重构以外的实验处理也可能导致同样的结果。第二,在实验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其他因素,而恰恰有可能是这些因素导致了观测到的结果。第三,由于只在一个组织中进行了这一实验,因而,很难将这一结果推广到其他组织。总之,这一研究结果对评价在组织中运用行为问题-方案方法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这种启示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实验需要在更严格的控制条件下在多个组织中重复进行,而且如果将这一实验处理与其他实验处理(例如运用没有专业人员参与的组织重构)的结果进行对比,将会提供更有价值的结果。当然,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能够得出这些结果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2. 激励与绩效关系的“光照误差”实验

研究目的:研究激励与绩效关系

研究假设:对实验对象的期望可以降低光照觉察错误,对实验对象的奖惩压力,也可以降低光照觉察错误。

实验过程:实验者把实验对象随即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组,分别为控制组、奖惩组、个人竞赛组和集体竞赛组。然后让四个组的实验对象观察某一光源,并且变化光的刺激强度,记录下每一个实验对象辩别光照强度变化的感觉,以便测定各组的觉察错误率。实验设计者对四个组分别采取以下的激励措施:1控制组:只是把实验的要求和方法,向实验对象作一般的说明,不施加任何激励条件。2奖惩组:告诉实验对象,将依据觉察的正确与错误,有奖有罚,正确觉察一次奖励1元,错误觉察一次罚款2元。3)个人竞赛组:故意告诉实验对象,你们这个组是经过挑选被认为是具有较强觉察能力的,现在要试一试,哪一个的人觉察能力最强。4)集体竞赛组:也故意告诉实验对象,你们这个组要同其他几个组比赛,看看哪个组的觉察能力更好一些。

实验结果:成绩最好的是个人竞赛组,奖惩组其次,集体竞赛组第三,最差的是控制组。 结果分析:四个组的实验对象是带着不同的心态进入实验的,这个心态是被激励后的心态。这种心态可以通过对实验对象的期望(内在激励)实现,也可以通过外部的奖惩措施(外部激励)来实现。但内部激励可能比外部激励的效果好一些。


3. Mossholder的因子设计

实验目的:研究初始任务兴趣(initial task interest)和设定目标(goal setting)对内在激励(intrinsic motivation)的交互效应。

研究假设:若实验对象对执行的任务感兴趣,则不设目标比设立目标能对实验对象产生更高的内在激励;反之,若实验对象对执行的任务不感兴趣,设立目标比不设目标能对实验对象产生更高的内在激励。

实验设计:采用2×2因子设计,且有多个因变量,一个干扰变量。

实验过程:实验选取两种任务,都是把一种安装工使用的成套组件安装在一起,但一种任务很有趣,另一种比较单调乏味。研究对象分别在两种条件下工作:有设定的目标和不设目标。选取的三个因变量为:持久性(用任务期限结束后继续工作的时间来表衡量)、任务兴趣性和任务满意度。后两者用两个量表来衡量。

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的结果如图2中的(abc)所示。

6 5 4 3 2 1

有目标

a

趣味性高

趣味性低

6 5 4 3 2 1

有目标

b

趣味性高

趣味性低

先分别对三个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可以发现结果类似。任务和目标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每一个自变量都比较显著,只是任务满意度的显著性概率为7%,离选定的显著性概率5%)稍差一点。此外,任务的三个主效应也是显著的,这一结果可以从图上反映出来,及三个图的模式相似。

为了使实验更为精确,实验者引入了一个干扰变量-手指灵活性。四个小组的对比表明,手指灵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就手指灵活性这个重要变量来说,应用随机化程序使各组等同是成功的。但是,Mossholder决定把手指灵活性作为协变量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的结果没有差异。

最后,Mossholder对三个因变量同时仅进行了多因变量方差分析。实际上,应该先做这种分析,如果对各个因变量的效应没有显著性差异,那么就不必再作方差分析,因为当交互作用显著时,方差分析的结果和多因变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Mossholder的报告并没





无目标 无目标



3.0 2.5 2.0

1.5 1.0 0.5

有目标

c

趣味性高



趣味性低 无目标

2 Mossholder2×2因子设计实验结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f568fadbf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