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焦裕禄》学习心得

时间:2022-04-10 21:40:0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焦裕禄》学习心得



“焦裕禄”这三个字,是一个现在听起来仍然会让人热泪盈眶的名字,是一面优秀共产党员的鲜红旗帜,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半年前,有机会去了兰考,学习了焦裕禄同志当年的先进事迹,半年后,在省委党校再次观看记录片《焦裕禄》,脑海中又重新回放起了在兰考的所见所思,更加唤起了对焦裕禄同志以及焦裕禄精神的追思。

“何为焦裕禄精神”?对于焦裕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09年视察兰考时就指出“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这是对焦裕禄精神最客观精炼的表述,是焦裕禄精神最核心的内容。时至今天,焦裕禄同志已经逝世54年了,但焦裕禄精神一直以来作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被传承和发扬,重要的就在于焦裕禄精神对于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依然有强大的精神指引。

焦裕禄精神贵在信仰坚定。上世纪60年代的兰考,自然环境是极为恶劣的,风沙、内涝、盐碱这“三害”使全县36万人中灾民就有近20,工作环境差,兰考县外的干部不愿意来,本地干部也想往外调。在这样的情况下,焦裕禄毅然决然的说“请组织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焦书记是这么说的,他更是坚持这么做的。不谈条件,不惧困难,这是出于对党员责任的深刻履职,对人民群众的关心热爱,更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展示了优秀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精神强在勇于担当。焦书记来兰考之前,当地为劝阻兰考百姓外出逃






荒给当地政府脸上“抹黑”,成立了“劝阻办”,劝阻老百姓扒火车外出逃荒要饭。焦书记上任之后提议将“劝阻办”改为“除三害办”,当时有人问焦书记,为什么是“三害”而不是治“三害”焦书记就说,“三害”可治好也可治不好,但除“三害”就说要把危害兰考多年的“三害”从兰考彻底根除。除与治,一字之差,但焦裕禄同志勇于担当也有了生动的诠释。来到兰考是勇于担当,立志改变兰考是勇于担当,在生命弥留之际还惦念着兰考群众的生活更是勇于担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其位谋其政,担当精神在焦书记身上有着深刻的烙印。

焦裕禄精神优在乐观坚强。明知兰考工作困难多,但焦书记说“越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明知洪水把即将收割的麦田淹没,但焦书记说“我们可以借机查清洪水的走向,方便修渠屯水,洪水一来也可以减轻土地的盐碱度”;明知肝癌疼痛难忍,但焦书记说“我的病治不好了,把药留给需要的同志吧”。困难是显性的,是直白的,是人人都能见到的,但面临困难,是选择被困难战胜还是去战胜困难,焦书记的种种举措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乐观和坚强,他选择从危机中找机遇,不惧不避;选择以己之乐观感染他人,稳定人心;他选择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焦裕禄精神胜在办法多样。困难多、任务重,除了有决心,焦裕禄同志能够带领兰考人民取得战胜“三害”的骄人成绩,更胜在其勤于思考。上任伊始为统一认识,带领县委班子成员在火车站开现场会,让党员干部亲眼看到群众受灾流离失所,统一要加快改变群众生活面貌的认识,凝聚了人心。面对风沙,深入调研,走访群众“寻医问药”从一个用淤泥覆盖坟墓避免被吹裂中,总结经验,发明“贴膏药扎针”治理风沙的好办法。面对工作缺少力量,充分调动群众,树立了“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韩村的精神、双杨树的道路”四面红旗,激励兰考人民彻底战胜“三害”






越是面对困难,越要开拓创新,越能激发拿出好办法,焦书记在工作中注重思考,重创新,注重以群众为师,虚心学习,将群众的智慧成功转化为工作的成效。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焦裕禄精神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何才能焕发更强大的力量,落脚点就在知行合一,关键是要心里装着群众,脚步走入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年轻党员,深知在省委党校学习的三个月是难能可贵的机会,更会力争学有所得所获,更需带着问题学,带着思考学,带着实践学,主动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和理论素养,将学习所得带到工作中去,切实增强群众感情、党员意识与履职能力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fb0bb0a5a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