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杜甫《月夜》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的范畴,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下面是月夜唐代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 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注释⑴鄜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⑵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ā。 ⑶怜想。 ⑷未解尚不懂得。 ⑸香雾云鬟á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 ’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 ’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 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 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⑹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⑺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⑻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创作背景 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 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 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 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思家而作此诗。 赏析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 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 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 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 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 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 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082d35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