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最新素材---屠呦呦

时间:2023-02-19 05:09: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屠呦呦

个人简介: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1930 12 月生,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60 多年致力于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青蒿素研究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她60 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 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

疟疾,世界上最主要的高死亡率传染病。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法,在过去的20 多年间,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中医药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声音铿锵有力。60 年来,她从未停止中医药研究实践。 高分例子:

1.“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

2015 10 5 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授予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20 世纪60 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于1969 年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屠呦呦担任中药抗疟组组长, 从此与中药抗疟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当时的科研设备比较陈旧,科研水平也无法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不少人认为这个任务难以完成。只有屠呦呦坚定地说:“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通过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她汇集了640 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在青蒿提取物实验药效不稳定的情况下,出自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屠呦呦新的灵感。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屠呦呦团队最终1972 年发现了青蒿素。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20 年里,青蒿素作为一线抗疟药物,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

2.“研究成功是当年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

每当谈起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屠呦呦总是会说:“研究成功是当年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而鲜为人知的是,起步时的屠呦呦团队只有屠呦呦和两名从事化学工作的科研人员,后来才逐步成为化学、药理、生药和制剂的多学科团队。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姜廷良说:“对青蒿素作用机理的研究,需要‘大协作’思维。”在这样的思路下,屠呦呦的团队结构发生了变化。目前,屠呦呦团队共30 多人,这些研究人员并不局限于化学领域,而拓展到药理、生物医药研究等多个学科,形成多学科协作的研究模式。屠呦呦介绍,未来青蒿素的抗疟机理将是她和科研团队的攻关重点。“在对青蒿素抗疟机理研究方面,我们目前正在深入探讨‘多靶点学说’,并已取得一定研究进展。”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廖福龙说,“青蒿中除青蒿素以外的某些成分虽然没有抗疟作用,但却能促进青蒿素的抗疟效果。” 3.要保持初心,砥砺前行: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出发新时代,踏歌行时代,要保持初心,砥砺前行。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几十年的梦想,为拯救生命做贡献,是初心;做别康桥的水草,归来祖国的栋梁,万千日夜的不辞辛劳,是初心; .贵州山区“天眼”后呕心沥血,跋山涉水,是初心;作为学生,想着祖国的需求步,成为祖国需求中填补空白的人,也是初心。一颗初心便是一种前程,哪怕百年后已无人再知晓我的名字,我的初心仍会随着血液的流动而流动随着祖国的发展而愈生光彩。

满分亮点解说:

◆亮点1:诗句作为段首,引出分论点;

◆亮点2:引用素材时,只字未提人名,却用精炼的语句分别高度概括屠呦呦、黄大年、南什东事迹;

◆亮点3:从名人到自身,从小我到大国,联系实际,重申观点。行路漫漫,素履以往。宁贴伏地面行走,也不在云端起舞。古有行者,筚路蓝缕,胼手砥足,以启山林之业。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屠呦呦面朝科研的前路漫漫,亦选择用最坚实的脚步,在渺不可期的长路上踽踽而行,几十个春秋后终于迎来曙光。 ◆亮点:开头八字对仗句式+名言+素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0defd8486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