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及在文化风俗中的不同反映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及在文化风俗中的不同反映 作者:李媛慧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6期 【摘要】价值观是文化的主旋律,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差异势必引起在生活各方面的文化冲击,在表面上体现为两国文化风俗的不同,在本质上体现为文化价值观念的极大差异。 【关键词】中美文化;价值观; 历史渊源; 风俗差异 文化是一种社会范畴,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随着中美经济文化交流的加深,两种不同的文化意识不可避免地有了碰撞,其中在生活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可以发现在诸多风俗习惯差异的背后是两国的价值观、文化意识等的差异,后者对前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中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历史渊源 价值观是文化的主旋律。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的文化特征。所以,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文化交流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价值观的差异势必引起表现在生活各方面的文化冲击。中国和美国在文化传统上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是五千年的文化古国,儒家是其传统文化;另一个是只有几百年历史的西方文化特别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集大成者,由于历史发展的道路和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在表面上体现为两国文化风俗的不同,在本质上体现为文化价值观念的极大差异。 1、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历史渊源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土地肥沃,农业对中国的文化有巨大的影响,古代中国人聚集在一起耕作、养殖,他们更崇尚集体主义,同时因为很少迁徙,过着稳定的家庭生活。所以,中国的文化建立在农业家族制度之上,是以“家”为基础,以家长为中心。因而,中国人谈到自我往往包含了家庭、集体甚至是国家。从历史角度看:西周时中国就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同时产生了最初的集体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汉文化的“罢黜百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独尊儒术”使中国的文化确立了儒家的核心地位。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规范的自觉能力,人的价值通过“日三省吾身”来表现,从而形成了中国人的内倾性格。儒家同时认为,“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道也。”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主张“三纲五常”,详细地规范着人们日常的行为举止、等级观念。在中国儒家思想中,社会是个等级差序格局,“三纲五常”是这个格局的行为准则。所以中国人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价值观:重权威,轻事实;重集体,轻个人等等,这一切具体表现为大一统的观念。 2、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历史渊源 美国的文化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希腊罗马经过漫长的发展,民族的迁移,血缘关系日益松散,在欧洲社会很早出现了人际间的契约关系。基督教产生后,宗教的思想又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宗教的教义鼓励和要求人们重视自我。许多人有这样的信条“Every man for himself and God for us”,所以单纯的个人才是美国人价值观的出发点。美洲大陆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美洲大陆发现后,导致了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移民的蜂拥而至。大家都是一无所有来到新的大陆,只要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工作,就可以从一无所有到成为百万富翁,甚至总统,实现“美国梦”,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人人平等。所以,美国人的门第观念、等级观念并不是区分人们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志。美国独立后自由平等的观念更深入人心。“美国文化和价值观不仅仅是传承了英格兰和欧洲的文化,大多数移民在他们本国都经历了不愉快,他们想尝试新的主张和改革,虽然,他们不可能完全独立于旧传统之上,但是艰苦的生活条件迫使他们放弃许多他们所期望在欧洲得到的东西和传统。他们不得不接受新的环境,变得不那么正统而是更实用,不那么保守而是更敢于直言。”(赖安芳)这些又使得他们奉行实用主义,他们信奉“有用即真理”,也使得他们的性格变得外倾。 二、文化价值观在中美风俗上不同的投影 在研究美国文化价值观时,会发现在价值取向问题上,个人主义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其文化价值观的主线。故而,美国人与注重以集体、以家庭为出发点的中国人进行交际,很容易造成交际的失败。美国人的这种个人主义几乎贯穿在其文化风俗的各个方面,比如反映在隐私、择业、婚姻、兴趣、信仰、追求、权利等等方面上。尤为突出的表现是他们对于隐私的态度。美国文化风俗中的个人主义还体现在“自己动手”上。不论什么职业的人,都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尤其是家务活,不喜欢求助他人。“自己动手”的独立精神深深地铸入美国文化基因当中。这使美国人养成了“Do it yourself”的习惯,并且他们能够从自己动手的成果中看到自我的价值。美国人奉行实用主义,他们直言、外倾的性格和中国人内敛的性格也突出地投影在中美文化风俗上。美国人假如在家请客吃饭,通常会指着菜肴对客人说:“我们为你的到来准备了这些好吃的,希望你能够喜欢。”。美国人喜欢直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我真诚的邀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请你来当然得让你明白我的诚意。而中国人则普遍认同“礼多人不怪”。中国人请人吃饭,往往会在弄好一大桌丰盛的饭菜后对客人说“不好意思,没什么菜”,“弄得不好,随便吃吃”。这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自谦。但以上这番话对美国人说,他们可能对这种“拐弯抹角”方式表达的礼貌,很难理解,明明十分丰富,为什么还要抱歉?是不是主人没有诚意?这样极有可能导致交际的失败。在美国,一旦被问及某事,一般必须给予一个比较明确的答复。而中国人提倡“沉默是金”。在不便于回答时或是不知如何回答时,中国人通常会选择沉默。在一些跨文化交际的情况下,中国人对美国人提出的问题笑而不答,常使美国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措,在某种程度上会被认为是失礼之举。而中国人有时候避而不答,可能出于考虑指出事实真相怕伤了和气。在美国人眼里这种客气和礼貌不如真话重要。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该意识到这种差别,使不同的民族风俗可以很好地交融。美国人认为每个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毕竟,大家一样都是人。”人际关系一般呈横向形态,交流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当两个不同级别的人发生接触时,他们都希望能够营造一种平等的气氛。例如:在中国的课堂,教师通常是笔直站立的,几乎看不到有教师东倒西歪或是坐在讲台上,通过这种身势言语来传达教师作为权威的信息。但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教师的这种兴之所至的情况很多。中国人认为教师是榜样,像美国教师这样会使学生没有分寸,坏了辈分之别,故在中国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在美国更常见的是长辈与幼辈见面时相互拍肩膀、亲吻的情形,而在中国几乎很少见到这样的场景。中国人对长辈的礼节没有过多的身体上的接触,一般是通过言语表达,并且非常含蓄。美国人注重平等,中国人讲究长幼有序。中国人发表言论通常引经据典,喜欢用权威的话来印证论点;但在美国不论正式还是非正式场合听到政府要员和学者名流常冒出“引车卖浆者”之言。自由平等的观念在美国文化习俗中随处可见。 中美两国的价值观念不是绝对的不同,他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交流和渗透的过程中,在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下,我们应该积极地研究中美文化风俗以及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为扫除文化交际的障碍,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顾嘉祖. 跨文化交际[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2] 德/马勒茨克著,潘亚玲译. 跨文化交流[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汪德华.英汉文化差异及思维方式[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3). [4]李志岭.汉字、欧洲字母文字与中国思维方式的关系[J]. 外语教学,2002(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161fc0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