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价值观差异—宗教 中美文化之间有许多的差异,而其中宗教信仰是较为突出的一方面。现在的多数中国人往往处于快节奏的生活中,为物质的追求而耗尽精力而往往忽视了精神上的能量。 宗教情怀是美国社会精神层面上的动力和约束。 金钱是重要的,但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是物质层面上的动力和约束,但作为人,还需要有精神层面上的动力和约束,这主要是由宗教来完成的。 美国社会宗教色彩浓厚。美国是个宗教色彩很浓厚的国家。据资料显示有30多万个基督教教堂(包括新教和天主教)、犹太教会堂、清真寺以及其他宗教活动场所。根据有关报道,在1990到1993年的国际性调查中,82%的美国人认为自己信仰宗教。前美国总统布什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更是说有95%的美国人自称信仰上帝。有一个数据可以体现美国人对宗教的热衷。美国是体育大国,但美国人花在宗教上的时间和金钱远比体育方面多。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人1990年观看各种职业或大学体育比赛人数为3.88亿人次,而参加宗教活动则为52亿人次,超过了前者的13倍。美国人1992年捐献给宗教事业的资金总额为567亿美元,比花费在橄榄球、棒球和篮球三大联赛上的40亿美元高出14倍。 反观中国社会,虽然是佛教大国,但在我们身边,信教人数的比例却一直不高。多数人只是在遇到不顺事情的时候才想起来消灾祈福,又有几人家中长摆佛像烧香,餐前祈祷呢? 宗教的一大功能是自我道德约束。教徒们通过自我反省来约束自己;一旦违反道德原则,心里就难以平安,就会产生畏惧感。根据我的观察,教徒们在教堂中相互祝愿的一句话就是:愿平安伴随着你。所以,教徒们的道德约束是发自内心的。 在众多的道德原则中,诚信是第一位的。在入学和就业问题上,美国人很相信教授的推荐信,就是以教授的信誉为基础的;而商业信誉更是公司的生命线。如果违背了诚信原则,那么在社会上是无法立足的。 宗教的另一大功能是培养爱心。在很多教徒身上,可以发现助人为乐的品质。他们以助人为快乐,看到别人有困难时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我能帮助你吗?" 宗教组织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包括为穷人提供住房、为无家可归者发放食物、探望老年人和病人、收养孤儿和受虐儿童、为酗酒者和吸毒者提供戒酒和戒毒帮助等。据1996年的调查,美国的志愿者组织中,教徒占将近60%。哈佛大学神学院"妇女与宗教研究项目"主任安布罗迪女士说,宗教团体提供服务与政府机构提供的社会服务是有区别的。如果是宗教团体提供服务,其服务人员是出于发自内心的善意;他们不仅提供物质的帮助,而且希望能帮助受助者找到自救的精神动力。政府机构提供的社会服务,则往往帮助你是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 反观中国,在这些方面还有所欠缺。一是家庭氛围不够,周围也鲜有信教之人,导致宗教没能在大范围内影响众人 总而言之,美国人在生活上,社会的各个阶层中都具有宗教情怀。而中国在精神追求上还无法与之相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b9f803068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