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志愿服务理论依据探析 作者:韩景新 来源:《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3年第04期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志愿服务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以后,志愿服务活动更加普及。国内学者研究成果也逐渐丰富,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丰富了志愿服务的研究理论体系,对引导志愿服务的实践和未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大多从社会学、心理学视角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研究,很少从理论依据的角度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和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中缺乏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体特点的系统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理论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人的自由发展、和谐发展和充分发展。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人们既要考虑个人的发展,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使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的素质或者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青年志愿者精神。青年志愿者精神可概括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奉献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平等尊重;志愿服务精神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社会进步。青年志愿者精神符合我国传统美德,是时代精神和人类共同文明的有机结合。 六、集体主义思想。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这一道德原则发端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讲的集体主义强调的是集体对个人的决定性作用,没有集体,个人的价值、自由和全面发展都是难以实现的。真正的集体主义是以对个人利益的充分肯定为前提的,在这个前提之下,集体主义强调的是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统一;也正是在这一前提之下,集体主义才强调集体利益或共同利益的优先性。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是建立在个人自我实现的基础之上,是对利己主义和自我牺牲这两种倾向的扬弃,它超越于二者之上,而非二者之一的对立物。 七、激励理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理论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重要依据。 八、第三次分配理论。什么是第三次分配?为区别现有的“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有学者把“慈善事业机制”称为“三次分配”机制。要缩小财富差距,就应当有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首先富裕起来;二次分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健康开展,离不开实践经验的总结,更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深入分析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理论依据,找到志愿服务的动力源泉及其动力衰减规律,才能建立起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河北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校:合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1cf998b50e2524de4187e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