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年 甘珏晟 有幸夜宿山寺,夜半伏枕未眠,迷蒙间,有依稀海涛声,由远及近,轻缓悠缈,若万籁齐发。索性推窗探看,但见漫山青松翠柏,摇曳身姿,长风如练,卷起一片绿波。这时,绝想不起欧阳修的《秋声赋》,只为眼前景象沉迷,继而是悠长的沉默,伴着风,伴着初时飘洒渐渐沉重的雨,听着它在远处的树梢山间疾呼奔走,向窗前檐下而来,扑面清凉湿润,入耳细密缠绵。 多少个十年,多少个少年的歌楼,壮年的客舟,暮年的僧庐,这些画面时而是行板,时而是散板,时而哭,时而笑,像琵琶弹出的《夕阳箫鼓》,二胡拉出的《赛马》,繁弦急管有之,嘈嘈切切有之,曲终人散,拖着岁月模糊的扫尾。而这夜的雨,却把它们都卷积在内,跨越洪荒,包罗天地。 可今人分不出它们的区别。被改造的面目全非的所谓水乡古镇,所谓千年古刹,在崭新的雨中迎来一批批游人,他们呼吸着冒充老旧气味的油漆味道,仰面看做旧的画廊金粉半零星。水乡的脊梁被他们踩弯,古刹的门槛被他们踏破,或许这已经是他们心中的永久。 山雨清静,山风清凉,扑人面颊,既不会发思古之幽情,也难引起牢骚满腹,有的只是满腔的敬畏。雨便是这样的雨,风便是这样的风,哪里会有什么温柔慨叹失落?哪里又会造出从未有过的美景?我们从未被允许造物,又何来勇气,敢向神明夸耀自己的智慧。十年磨一剑,在真正造物主眼中只不过是囫囵斩下的战果,带着“兵祸”遗患,不知要疗养多久才能够幡然醒悟! 就在窗下,看乱琼碎玉,看水晶帘,看帘外雨潺潺,终于风停雨静,残夜将尽,天幕泛起微薄的亮白,蜷曲的岚气在墨绿苁苍的山头因风变幻,舒展、飘流、聚合,勾起丝绵一般温软的云脚。在云脚下,有石塔穆然伫立,黝黑灰白,黯淡了四维明灭起伏的绿意盎然,而这黯淡上却生长着一丛丛蓬草,在悠悠拂过的风中簌簌发声,像极了古老的檐铃。但它们不是檐铃,真正的檐铃会在山风野雨中锈蚀,随着朝晖夕阴不知去向,它们只能为一朝天子一朝臣歌颂功过和命运,无力久远的陪伴。大概是因为它们的沉重,便衬出蓬草的轻浮,蓬草的生命始于春风化雨,始于飞扬的种子,它们被吹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四季还在,它们就还有生命。修建这些佛塔的匠人,在最初必是极力去除这些杂乱的干扰,以期给浮屠一尊美轮美奂的身影,可是到了最后,贴金,描绘,彩画,雕刻,所有赋于匠心的装饰都消失了,只剩下一个残缺的躯壳,倒是这些所谓的杂乱,凸显出佛国的永恒。 十年,言其久也。并非人们眼中阶段性的全局规划,并非自诩造福百姓的工程,并非宦海沉浮,“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山野的风和雨,风雨中静默地石塔,风雨中摇曳的一草一木,看似平凡实则精妙地诠释着万古的法则。就如安提戈涅向克瑞翁抗辩道:“天神制定的不成文律条永恒不变,它的存在不限于今日和昨日,而是永久的,也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并不认为你的命令是如此强大有力,以至于你,一个凡人,竟敢僭越诸神不成文的且永恒不衰的法„„”这是安提戈涅之怨,这是对把自己“拟神化”的人们的最犀利的嘲讽!这是对“十年”的一个微妙的注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34177702020740be1e9b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