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又到清明。清明前后上坟扫墓、祭奠先人,古已有之,至今延续几千年而不断。即使遇上战乱或象文革那样的浩劫,这一习俗也未曾断绝。既然历史悠久,当然就少不了为此而作的诗歌。 至今流传最广的清明诗,当算唐朝杜牧的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过这首诗并未描写清明的祭祀活动,而是作者清明遇雨,描述自已的迷离愁绪和心中的惆怅,及打听到有杏花烂漫的饮酒地方,心中的神往和惊喜。与清明上坟祭祖亳不相干。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 乌蹄鹊噪昏乔木, 清明寒食为谁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 古墓累累春节绿。 这首诗写的完全是清明扫墓的情景。需要说一下的是„寒食‟。现今不少年青人大概只知道„清明‟、不知道什么„寒食‟。实际上这两者是连在一起的。清明前两日(亦说一日或三日)为寒食。古人从寒食起禁火三天,只吃冷食。到清明节后重新起火。所以清明又叫„新火‟之日、„上饭‟之日。寒食、清明统称拜扫节日。比如清王士禛《真州绝句》中有“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把寒食、清明都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没有区分。 宋朝王禹偁《清明》诗: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他写的是一个穷书生在清明节的困苦生活。虽清苦却勤奋,借邻居家新火点灯读书。这里也把寒食禁火、清明起新火的习俗表现出来。 王禹偁少有大志,但幼年即逢朝局剧变,五代割据结束,北宋王朝初建。至使他的学业受影响,直到三十岁才考取进士。学习很勤奋,但其诗作不多。清蘅塘退士孙洙编写的《唐诗三百首》中就没有收录他的诗。不过他倒有一首《点绛唇》的词流传下来,写得也不错。但是与清明无关,这里略去不提。 风 入 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作者为宋朝吴文英。这首词写清明前后,听风听雨,伤春伤别,为花而悲,为草而愁,为情而痛。回忆西园与情人游赏之处,见黄蜂扑向凝有遗香的秋千,思„双鸳不到‟的惆怅之情,叹人去而阶上生苔。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宋朝吴仲孚《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扬柳属流莺。 这里描写的是清明在郊外^— „半出城‟春游的情景。游客至日暮归去,仍有流莺在扬柳间欣赏美景。他不写清明祭祖,而是写清明春游。另是一番气象,使人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景。 清明时节适值春暖花开、柳丝吐绿,正是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时就有清明郊外踏青、„折柳‟的风俗。唐、宋诗词中有许多春游踏青之作。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就反映了当时清明春游的盛况。 清朝袁枚《春日杂诗》里也有一首清明春游的诗: 清明连日雨潇潇, 看送春痕上柳条。 明月有情还约我, 夜来相见杏花梢。 不仅写景还写情。清明时节,细雨溟濛,柳绿花红。明月亦多情,何况人乎? 袁是清朝著名诗人。他的诗向重„性灵‟,主观渗透于客观之中,且逸出其外。读他的诗,不仅畅快,还能引发你更深的想象。 宋晏殊那首著名的《示张寺丞.王校勘》,也是清明所写。则心境与上面几首全然不同。一方面是冷雨连绵、天气困人、春色无多、扼惋相叹;一方面又感到春的踪迹,似曾相识、感慨良多。 元巳清明假末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晏殊少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出仕宋真宗、仁宗两朝,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欧阳修均出自他的门下。一生富贵优游,所作诗词多为歌酒风月、闲情别绪。他有一首词《破阵子》也是写于清明时节。不过是写古代闺阁少女的春天生活: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香径里逢迎。疑怪咋霄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上片写景,下片写情。春社、清明时节,少女们从闺阁走园林,走向大自然。看梨花飘落,听黄鹂欢歌,踏池边青苔,观柳絮飘舞,邀邻女作伴,采香斗草。人人笑从双脸生。多么美好的春天,美好的生活! 而元人虞集写的《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则是国亡家破情况下,清明祭祖后的哀叹哀思和对故土的眷念之情。用词用典,精妙含蓄,真挚感人,读来令人泪下。 江山信美非吾土, 飘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 ^ 不堪梦觉听啼鹃。 虞是元代著名文人。以诗文著称。说到元代,不由想到元曲。元由中也有写清明的曲子。不过虞集只有一首《折桂令》留世,写的是为三国争雄而感叹兴衰成败的怀古之作,与清明无涉。这里介绍一下卢挚的《赡宫曲.寒食新野道中》,写作者在清明寒食时于新野途中所见所闻。也可略见当时清明农村的景象。 柳蒙烟梨雪参差,犬吠紫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拓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柳绿梨白,犬吠燕语。茅屋柴门前,老翁老妇举杯畅饮,女儿在桑树边荡起秋千。而行人也在少女秋波顾盼下骑在马上吟起诗来。好一幅早春美景、田园诗画! 同样一个清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感觉,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写出来的诗词是多么的不同?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也是它们之所以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所在!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仅此就可见一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43872cccbff121dd3683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