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导学案资料文档

时间:2022-09-04 18:19: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黄鹤楼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3.在赏析基础上,体会诗中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背诵诗歌,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名胜的思感情。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 1.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全唐诗》,崔颢(hào)(?—754年),唐代诗人,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其《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有《崔颢集》 2.背景介绍

诗人崔颢为求官来到湖北,登上黄鹤楼,看眼前鹤去楼空,望天际悠悠白云,睹洲上萋萋芳草,不觉慨然于岁月不再、人世茫茫,写下了这首《黄鹤楼》 3黄鹤楼相关知识

1)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名文 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

2)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事后对崔颢的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众多古人称崔颢的这首诗是“第一”“千古之奇”。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预习导学 1.填空题。

《黄鹤楼》作者游历到湖北武昌,登临 ,泛览眼前景物, ,诗兴大发,脱口而出这首 之作。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3.诗句解释。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课堂探究

1.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2.诗人写了黄鹤楼前怎样的美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是什么勾起了诗人胸中的思乡之愁?

1页,共2


4.第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第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课后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比较与《黄鹤楼》的感情异同?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晴天外,二水中分白鸳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1.黄鹤楼 即景生情 吊古怀乡

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1)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鹤楼在此地。

2)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 3)晴天里,汉阳一带原野上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草木

4)傍晚时分在暮色中望向远处,看不清故乡在何处,远方江上苍茫的江波让人发愁。 课堂探究 1.“愁”字。

2.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树绿草茂,好一派山河美景。 3.落日。

4.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2页,共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5cc37e5b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