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前的心理辅导 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每次考试前或考试中,因为精神过度紧张等原因而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焦虑不安,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精神疲乏,头脑发胀,手足发热,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常遗忘等生理、心理反应,在心理学上我们把它称之为“考生竞技综合症”,俗称“怯场”。 为什么会发生“考生竞技综合症”呢?大致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①生理方面:主要有考前不适当地减少睡眠时间,过度疲劳,或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差;考前因心理紧张,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大脑“养料”的摄入。②心理方面。首先是心理压力过大,这常常是因为家庭或学校对考生期望水平过高,或提出不恰当的要求,以及对考试的错误理解造成的;其次是考生缺乏自信心,有严重的自卑感,错误地低估自己的水平和知识水平。③考试自身方面。如考试形式与考生理解结构差别大,考生难以理解问题的意义;考试难度过大,考试时间偏紧;监考人员过于严肃,造成不适当的紧张气氛;考场通风不良、采光缺乏;考前准备不充分,如文具不齐备等。 为了能有效地克服考前焦虑不安和考试“怯场”的现象,希望你能做到以下几点: ①端正思想理解。现代心理学十分重视人的理解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心理学家指出,人的理解直接影响情绪,错误的或不现实的理解(观点)会导致异常的情绪反应,进而产生各种躯体的和心理的症状。假如矫正了这类理解,就能改善情绪反应并消除症状。所以,为了克服考试前焦虑不安和考试“怯场”现象,首先必须端正思想理解。你应该理解到,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查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录取学生的一种手段,中、高考和平常的考试也差不多,只有过在考试纪律,阅卷评分等方面稍微严格一点而已。退一步想,即使不考取,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嘛!况且,考试本身带有很大的机遇性,不能光以考试成绩来衡量自己的水平,大不了还能够再复习一年嘛!矫正理解不能仅仅把道理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上,而是应该将它们真正接受,变成自己的思想内容,并在考前准备和临场考试中自觉地贯彻,才能收到明显的抑制紧张的效果。 ②调整竞技状态。良好的竞技状态对运动员临场创造好的运动成绩很重要,对考生来说,也是如此。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考生在临考前拼命“开夜车”,睡眠缺乏,又缺乏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大脑因为缺乏氧气供给而导致终日昏昏沉沉,复习效率很低;有的考生不懂得交替复习的重要性,长期只啃一门功课,这种单调的刺激使大脑皮层某一局部长期兴奋而引起保护性抑制,头脑也整天糊里糊涂;还有的考生对考试缺乏信心,个别人甚至感到绝望,这种心理状态使大脑对信息的接受、加工、诸存和提取的水平降低。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指出,对自己的记忆缺乏信心,也是引起记忆力下降的原因,而绝望情绪则更使人的体力、智力水平大为降低。为了克服考前焦虑和考试“怯场”,类似于上述不良的竞技状态,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③掌握考试方法。考生即使在考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在考试时遇到辣手的难题也在所难免。有些缺乏考试经验的学生,碰到难题后立即紧张起来,有的人还一味在难题前苦苦思索。这不但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而且连后面那些自己会答的题目也来有及做了。一般来说,拿到试卷后,应先大致浏览一下全卷,将自己认为能够做出的题当前标上记号,在正式答卷时应先易后难,以逐步增加喜悦和信心,与此同时,学会遇到难题实行适当的自我安慰也很重要。例如,倘若这道题目自己作不下来,就能够想象别人也未必能做得出来。这样一想,也可能驱散原已汇集拢来的心理压力了。即使碰到“失忆”现象,也不要转不过弯来。要相信“失忆”是暂时的,可跳过去先做其它的题目。待别的题目都做好后,心理有“底”了,紧张情绪就会得到缓解,大脑皮层的抑制就可能得以解除,这样来再做这道题目时,失去的记忆也就可能会复苏了。总来说之,为了能有效地克服怯场现象,诸如此类的考试技巧都应该掌握。 ④调控紧张情绪。心理学家在这方面提出了很多的具体方法,例如调整呼吸法:当内心感到紧张时,能够做多次呼吸;或采用呼吸守“点”法——双眼看一个固定的目标,同时深而均匀地呼吸,久之,便可稳住自己的情绪。假如条件允许的话,还能够做紧缩肛门体操,这对于缓和心理紧张松弛肌肉也是非常有效。自我暗示法——自我暗示就是通过语言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神经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例如,能够对自己说:“我一定不慌!”、“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能考好”等,还能够有意识地想象一些愉快、舒适的情景和状态,这些都能够起到减轻或消除紧张情绪的作用。 ⑤实行药物治疗。假如考试前过度紧张,以致不能入睡或考试时因紧张出现尿频、腹泻等症状的话,能够在医生的嘱咐下服用一些镇静药物和VC、VB,这对于解除心理紧张和消除神经系统疲劳也是必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6aca8d66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