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杰出学生】宋志达:兴味盎然 志在必达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成电杰出学生】宋志达:兴味盎然 志在必达 宋志达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地立志研究电子技术。但是,有一只无形的手使他的兴趣和努力都向电子技术靠拢。及至他在电子科大走过四年、顺利保送中科院直博时,蓦然回首,他才发现所做的这一切探索和努力似乎又有些必然。 内心深处的偏爱 宋志达并非对文科“不感冒”,而只是对理科“更偏爱”。初中时,他喜欢数学、几何、物理、化学。曾把家里的望远镜大卸八块,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反复计算、调试,硬是把改造成了“显微镜”,用它观察头发、水滴、树叶等微观世界,似乎闯进了一片新天地。 高中时,他也喜好古文,曾阅读《古文观止》、《红楼梦》,顺便也翻了翻《资治通鉴》,但读完“春秋战国”就读不下去了,因为“C语言”更吸引他的注意力,做完功课他就自学编程,竟然很快入门且能编写简单程序自娱自乐;学物理时,他捕捉到了微积分的身影,于是借来大学数学,超前性地学习起来。闲来无事,他还尝试用“三极管”自装无线话筒,“当时也没有烙铁,就用导线把管子拧起来,竟然可以工作!” 他的脑子里装满了困惑,曾希望算出地球绕的公转轨道。偶尔看到《大学物理》课本,了解到“相对论”,立刻被深深吸引。“当然,那时候是看不懂的”,但越是不懂就越觉得神秘,仅仅一个“洛伦兹变换”就让他着迷不已,并一直萦绕脑际,直到他考入电子科大、接触了《线性代数》后才自己推导了出来。他并不爱“钻难题”,而“只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保持持久的关注”。 进大学之后,原来对理科的“那一点点偏爱”发展壮大。大一刚进来,他就投入学院科协的怀抱,跟着师哥师姐们做起了电子设计。 如痴如狂的岁月 微固学院的科协“在学院很有名,大家都知道,所以第一学期就纷纷报名!”但一个学期之后,最终浪里淘沙,留下来的人比较少,“大家逐渐明白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大部分人转战其他方向。”宋志达就是留下来的人之一。 “刚进科协,也不懂要做什么,就照着书本上的电路焊”,宋志达说,“大部分是自己做着玩的”。后来,在学长的推荐下,他钻研了《晶体管与电路设计》,“看着看着就懂了”。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大一时做的第一个功放,一个小小的盒子,拿回宿舍去可以放歌听。寒假回家后,宋志达在家里又做了一个大功放,可以安装到电视机上,效果更好。大一时,他还尝试着做过一个霓虹灯广告,拿去参加学校的“京信杯”比赛,竟然获得了三等奖,让他十分意外。 如果说大一是未绽放的蓓蕾,那么大二正是花朵绽放的时刻。有了大一的铺垫,大二时宋志达入了电路设计的大门,开始变得疯狂起来,“那个学期最重要的几门课,如模拟电路、信号等课程,虽然不是完全懂,但大部分还是能够自己看懂,而且,在大一自己玩电路设计的时候,就已经涉及到大量的相关知识,一边做一遍自学,大部分都掌握了。” 宽松的环境、痴迷的探索,使宋志达可以抽调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电路设计。尤其是在打比赛的时候,甚至一个月不回宿舍,“天天在科协待着,吃饭、睡觉都在科协,偶尔回去洗个澡。” 那一年,宋志达斩获了几个大奖,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赛区TI杯(本科组),他拿了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在学校举行的第五届巡线机器人大赛中,他的战队夺取了“冠军”,同在科协的另一支队伍夺取了亚军。此后,他又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在一周时间内设计制作了“行车红外防盗系统”,拿下了首届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当时刚拿了巡线机器人大赛冠军,锋芒正盛、信心很足,虽然离创新创业大赛还有7天,但我们坚信可以如期交出作品来!”宋志达说,“我和杨键烽同学忙了一个星期,每天也就睡三个小时,终于做出来了!” 毫无保留地传授 “做这些东西,入手的时候感觉很难,要用到量子力学等新知识,但入门之后,就觉得比较有趣了”,宋志达说,“研究并不是苦熬,而是一种思维的乐趣。” 为了补上量子力学知识,宋志达还搞了一个讨论组,每天组织一次讨论、分享,持续了两三个月时间,“就慢慢地摸透了”。当时他们“兴趣小组”的四个科协的同学,一个是同班的司佳,现保送北大读研;一个是副班长杨键烽,出国读研;黄志硕考了本校读研,继续研究材料。 大二的时候,宋志达就被推举为学院科协会长。“换届时,会长叫我们几个低年级的成员一起去找他,然后让我们把想法写在小纸条上。我当时写的是‘不想做管理类工作’,但学长还是推荐我当科协会长。”宋志达说,“后来,我们的辅导员也鼓励我接手工作好好干,好吧,既来之则安之,那就干吧!” “科协有很好的传统,学长们会毫无保留地教你”,宋志达说,“我只是接过他们的火炬!”可以说,科协就是一个口传心授的地方,宋志达就是在学长的“传、帮、带”中成长起来的。不过,因为每个人都很忙,所以“学长们不可能像老师那样给你上课”,而是“需要你很主动地去尝试、去思考、去学习,然后拿遇到的困惑去请教学长,他们都会毫不保留地帮助你的!” 在宋志达大一的时候,往前推三届,科协的师哥师姐们他都很熟悉;现在到了大四,往后推三届,科协的师弟师妹们他也很熟悉。“我不是当‘领导’的料,可能是当时因为看书多一点,所以同学们都喜欢找我问问题”。在他大三的时候,大一的耿畅、曹晨、江超等,常到宋志达的宿舍来请教,正如他当年请教学长一样。“现在大四了,大一大二的都在清水河,所以请教问题的比较少;大三的则不需要问我们,因为他们做得比我们还要好!”宋志达自豪地说。 在科协之外,宋志达还有一个“班长”身份。大一的半期考试之后,“我们班的考试成绩并不怎么好,我当时搞了一个‘学三讲坛’,即‘微电子学3班’讲坛,让成绩好的同学轮流去讲题、辅导,参与度很高,尤其是在考前复习时”。这样,班级的学习成绩快速提高,“题其实也不难,主要是做得多了就能找出规律来。” 回顾大学四年的羽化过程,宋志达说,“其实大一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样子’以及‘应该是什么样子’。后来进行了许多尝试和探索,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马上就要去中科大直博的宋志达又将画出什么样的蓝图?“我不知道!”他说,“我只知道还要继续努力,只要努力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和惊喜!” (文/电子科大学生记者团 洪永东 图/逆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c9498edf705cc1755270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