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讲解

时间:2022-08-30 01:12: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诫子书》专家讲解

专家 | 孙立权 (东北师大附中 特级教师)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自己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他的《诫子书》特别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时隔两千年,今天我们再来读《诫子书》,依然会感受到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会感受到他教育方法的得体和恰当。信中诸葛亮告诫儿子,做人的根本是修养自己的德行。通俗一点说,就是君子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简朴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他在信中论述了才、学、智这三者的关系。这封家书,以86字的箴言,情真意切地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那就是希望孩子们成人、成才,成为德才兼备的真正的人。 总之开篇一句,既点明了家书的核心内容,也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我们接着来欣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面提出了静的作用。宁静说的是静,其实淡薄也说的是静。诸葛亮这两句话是有来源的,它来源于汉代淮南王刘安编辑的《淮南子•主术篇》。原文是这样说的:“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诫子书》中这句话告诫孩子们说,人如果汲汲于名利,如果不能淡泊,不能清心,那么就不能让自己的志向坚定明确。不安定清静,也就不能走向深奥,走向深远。所以“致远”,可以理解为走向深奥,走向深远。无论是在学问上,在道德上,还是在事业上都是这样。明代的思想家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百工技艺尚且如此,那么读书求学自然让我们想起一个成语——有志者事竟成。那么立志又是什么呢,一句话,立志就是“非宁静无以致远”。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经过人生的大变革之后,也就是心静下来的时候,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志向。比如西汉的汉文帝就是一个典型,他在年轻的时候,被下放到代州,也就是今天的太原。受了很多苦,同时也理解了民间的许多疾苦,等他登基以后,就成为了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代名君,这也就是“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见这句话,对静的作用的阐释是多么的深刻。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上一句深刻地阐述了静的作用。那么在学习上,更需要静,只有这样,才能成才。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缜密的逻辑思维。这种思维的力量,潜藏着巨大的语言讯息。学习需要静下心来,才干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增长,语言朴素,但是道理深刻。可见这句话仍然在说静的作用,这里两个“也”字在语气上更加肯定了自己说法的正确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告诫自己的孩子,意思就是说,孩子,这是你必须知道的学习之道。

接下来看:“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紧承上一句而来,从反面的角度强化了学、才、志这三者的关系。这句话很巧妙,看似在说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学、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的另一个版本是“非静无以成学”,就是说如果没有静,你不仅不能学习好,而且你也不能志向坚定。那么学不好,没有志向,你还能成才吗?而“非志无以成学”这个版本,它的落脚点是在“志”上。孔子的第十一代孙子汉武帝时代的太常卿孔臧给他儿子孔琳也写过一个诫子书,那里面说:“人之进退,惟问其志”,就是说人的进步、退步关键看他的志向,可见志向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是多么重要。

1




我们接着往下来看:“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淫”字很有意思,三点水旁,原来的意思是说下雨不停,下雨不停就会下得多、下得过分,所以就引申为过分,这里的“淫”字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好色。“励精”有的版本作“严精”,“治性”有的版本作“理性”,意思差不多,都是说一个人如果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智,使自己的精神振作。如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也就不能陶冶自己的心境,也就不能使自己远离轻薄浮躁。

那么行文至此,作者从静的反面来阐明了静的作用。说静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从另一个角度说,“淫慢”、“险躁”,也是人之品行的表现。这句话,既包含了静的内容,也包含了德的因子,可以说是一语双关。从求学的角度讲,我们可以这样说,求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静心,如果淫慢和险躁,没有静心,没有恒心。那么他的求学之路就不能顺利走过。

在安定与清幽的生活中,卧龙先生曾饱学于草堂之中,励志在九天之外。于是,崇尚淡泊宁静的诸葛亮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是如此。静安之下,心阔无疆;恒久之中,天道酬诚。在教育子孙时,诸葛亮同样强调大成之才要懂得理性思考和运筹帷幄。那么,关于教育子孙,诸葛先生还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呢?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年年岁岁,时间飞逝,如果年华被虚度,那么志向、意志就会日见消磨,最终会像枯枝败叶一样,随风飘落。如果说从开篇到“险躁则不能治性”整体上看是议论,那么从“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开始加进了抒情的成分。我们可以这样说,求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静心,如果淫慢、险躁,没有静心就没有恒心,他的求学之路就不可能顺利走过。说到这句话,我们不能不感受到时间的残酷,岁月的无情,但在这残酷无情的背后,我们应该如何做?是随风而逝,还是迎着时间的风雨前行?很显然,后者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何谓“多不接世”?如果我们不珍惜时间,或者说碌碌无为,那么这样的人,就不会被社会所用,就无益于社会,这就叫“多不接世”。那“多不接世”,就只能整天“悲守穷庐”,守在自己的穷家破社里,到那时如果再后悔也就来不及了。这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句以及上句,诸葛亮站在时间的角度,从更高的层次阐释了人才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珍惜时间。时间是最公正的评论家,时间最能证明一切。

这篇《诫子书》仅仅86个字,看来像老生常谈,但是出于父子之情,所以就显得情真意切。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说得好,“至文不过家书写”,就是说最好的文章、最有情的文章,不过是用家书的形式来书写的。那么这篇《诫子书》,谆谆告诫之语如话家常,殷殷期盼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今天读来,我们自当以此勉励躬行,发扬光大。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835f2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