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转化共存及历史影响 作者:李子昂 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02期 1 两种文明形成的差异性 农耕文明,指的是在农民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为了满足农业生产需求而出现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的文化集合。农耕文明起源的基础是儒家思想,同时集合了各类宗教文化,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和文化内容。国家管理理念、人际交往理念以及民歌、戏剧和各类风俗等都是其主体所包含的内容,是现存涵盖内容最广泛的文化集合体。农耕文明具备其独有的特征,“平和”和“自足”是其核心内容所在。在农耕文明中,无事外求、自给自足、静定保守是其主要特征体现。从农耕文明中所产生的“物我一体”、“天人相应”、“安分守己”等观念无一不表现其“平和自足”的文化特点。 游牧文明,起源于“内部不足”,“内部不足”的出现是由于自然环境逼迫所诱使的,通过对立不断进行扩展和进取是其主要核心所在。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劣和不断刺激,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征服欲”和“战胜欲”。“动”是游牧文明所有特征的根本,正是由于其变动性大的特征,因而不利于产生手写文字,对于文化的传播和积累主要依靠“口耳”,无法形成与农耕文明同样意识形态的制度组织和文化组织,在话语权上远远滞后于农耕文明,所以给后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落后的并且需要改造的。 2 两种文明形成后的共融性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交流,主要体现在和平时期的經济文化交流和战争时期的文明冲突交流两种形式。 在和平时期,对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其主要体现为农耕世界中较为先进的农产品和生产技术不断向游牧世界进行输送,与此同时,产生于农耕文明中的思想文化、社会制度等也会随之输送,尽管对于游牧世界来讲,接受如此庞大的相异于自身原本意识形态的文化和制度非常困难,但是不可否认,这些来自于先进文明的社会事务,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整体生产力水平,同时也推进了整个游牧世界文明的进步。当然,经济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游牧世界的皮革、牲畜、战马及乳制品等也依然不断向农耕文明输送,不但提升了农耕世界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快速发展。在和平时期二者之间的交流是密不可分且互促进步的。但是与农耕民族相比,游牧民族流动性较高的机动能力却始终是农耕文明望而却步的,随着农耕文明带来的先进社会制度,使游牧民族的实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进而导致了战争与冲突的出现。 在战争时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游牧民族力量较强时,给南方农耕世界带来的侵略性战争;另外一种是在农耕民族力量较强时,给北方游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9335c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