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雨但是有雨字的古诗 在古代诗词中,有些诗人会直接描述雨,有些则会借助雨的形象来表达更深层的情感或象征意义。以下是一些不直接写雨但涉及到雨的古诗: 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的这首《清明》中,虽然未直接描写雨,但通过描述清明时节的雨水,营造了一种阴郁、悲伤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雨水带来的哀思和痛楚。 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的《山居秋暝》中,通过“新雨后”和“晚来秋”两个与雨相关的描述,暗示了雨后的清新和寂静,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3.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春晓》中,通过“风雨声”和“花落”两个与雨相关的意象,表达了春夜的短暂和花朵的凋零,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4.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的《山中》中,通过描述山间的翠绿之色,暗示了湿润的感觉,展现了山林间的清新与生机。 5.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杜耒的《夜雨》中,通过描述雨滴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传达了雨夜的宁静和诗人的敏感与多思。 6.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初夏小斋即事(二首其一)·蔡确 这里的“小斋即事”显然是与“初夏”的气候条件有关的。“手倦抛书午梦长”,正是小斋即事的一部分。而“纸屏石枕竹方床”,则是小斋内陈设的简单而清雅的物具。这些物具所透出的清凉惬意的气息,暗示着微雨初过后的清新空气和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 7.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这是描写气候和景物的典型诗篇。“晓阴无赖似穷秋”,说明阴云先于初夏本该晴朗明亮的清晨布满天空,给人以“无赖”(即无心无意)的印象;而气候偏冷、轻寒袭人,更使被阴云笼罩着的小楼中的作者感到寒气逼人。这种对气候的“无赖”之感,既点出了时令特征,又使全诗带上了一种淡淡的冷色调。 8.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这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句。“细雨湿衣”、“闲花落地”是极富美感的形象,“看不见”、“听无声”虽是描绘实景但也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看不见”、“听无声”与“湿衣”、“落地”相应相衬,更加细致地描绘出初夏之景的细微之处。 9. 树头花落未成阴,池面风来忽自凉。 这是宋代杨万里的诗句。“树头花落未成阴”写的是初夏之景:树木枝叶茂密但花朵已经凋落,尚未形成树阴;“池面风来忽自凉”则写池面之风:微风忽然从水面吹来,带来一阵阵凉爽。整句诗描绘出初夏时节的风光和气候特点。 10.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这是宋代李重元的诗句。“风蒲猎猎小池塘”,写的是微风吹动菖蒲在小池塘中猎猎作响;“过雨荷花满院香”,则写雨后荷花盛开,整个院子里都弥漫着香气。整句诗描绘出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象和清新气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e2a0a45a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