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析课文第三部分(7-9) 1.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并归纳: 第7段:概述“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 第8段:详细写了在革命斗争中的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第9段:二人简单而朴素的结合。 2. 讨论、 探究 (1)找出文中邓颖超与周恩来在革命生涯中共同追求,共同奋斗的句子,体会其思想感情。 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我们都下定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只是为着我们共同的斗争,发扬爱国主义,追求新思潮,追求进步。建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要为共产主义奋斗。文中多次出现“我们”的共同理想,为共同理想奋斗的句子,这说明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同志、战友、伴侣的关系,“我们”始终把革命放在首位。 (2)第8段中为什么用大段的文字写周恩来同志曾主张独身主义,而“我”也对婚姻抱悲观的想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为了革命事情也无暇谈及个人问题,说明两人的交往全是为了革命事业,没有任何个人的目的,它使两个抱定独身的青年走到了一起,从友谊发展到爱情。 (3)文中提到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进步学生组织的“觉悟”起到了什么作用? 说明两人相识的时代大背景,作为进步的热血青年,他们为了反帝,反封建、反卖国贼,为了救亡图存他们走到了一起来,在那个年代注定了他们的爱情要与革命交织在一起,注定了他们要共同出生入死,患难与共。 (4)文章的结尾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 明确:他们都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所以称“同志”;他们的一生都在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着,所以是“战友”;他们是两个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之间的终身结合,“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所以是伴侣。 六、精选段落和语句朗读,品味本文的语言 1. 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句中加点的“又”字用得好在哪里?) 一个“又”字,包含着无限深意,触发了作者对已经“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追忆。 2.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朗读这句话,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深情。) 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而由此引出的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故事,恐怕比它还要动人。看到这蕴含着深情厚谊的海棠花,就会使人们引起许多美好遐想。 触物生情,追忆“看花的主人”。 七、小结 1. 运用融情于事和直接抒情等多种抒情方式抒发的情感。 2. 语言朴素自然,深挚感人。从全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领导的邓颖超具有坚强,刚毅的一面,又有女性感情细腻,深沉的一面,它并不一味沉缅于深深的思念之中,在深情的回忆之中给我们以鼓舞,以力量、以启发。 3. 运用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粗体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甬( )道_____________ (2)鸿( )雁_____________ (3)在( )所不惜_____________ (4)患( )难与共_____________ (5)不屈不挠( )_____________ (6)浮想联翩( )_____________ (7)果实累累( ) 2. 解释下列词语。 (1)中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共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泰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阔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澎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形近字注音组词: 瓣( ) 慓( 辫( ) 缥( 辩( ) 飘( 辨( ) 瞟( 4. 多音字注音组词: 悄( ) 恶( 悄( ) 恶( 恶( ) 遇() 偶() 藕() 隅( 秘( 秘() ) ) ) ) )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03350bf2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