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的故事有什么 伊尹据说是被一对奴隶父母收养,养父是个厨师,他养母主要负责采桑养蚕,因为居住在伊水,所以给他取姓“伊”。而伊尹的生母是因为出于善意违背了神灵的告诫,身体化为一个空心的桑树,被采桑女发现后抚养长大。 因为养父是一个厨师,伊尹后来也学就了一身厨艺,甚至从烹调中领悟了一套治国之法。传闻,他在以陪嫁奴隶的身份被商汤聘请后,常常给商汤烹饪美食。有次,伊尹背着鼎和砧板为商汤烹饪做菜时,一边做一边为他讲解。他从厨艺开始说,内容涉及原料、火候、五味调和等等,但他不仅此而已,他从这些烹饪的东西衍生到治国之道上,两者不断地结合。伊尹教育商汤,治国也要像烹饪一样注重火候,注意各方面的平衡等等。伊尹的这一治国之道后来被春秋战国的老子赞扬为是“治大国若烹小鲜”。 除了是个厨子和丞相,伊尹据说还做过间谍。为了讨伐夏朝,伊尹依靠苦肉计前往商朝作卧底。他不仅成功地离间了夏桀和大臣的关系,还与夏桀的宠妃妺喜建立关系通过她刺探到了许多商朝的情报,这都是之后他和商汤能够消灭夏朝的基础的一部分。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这四个字作为成语,用来比喻寻求机遇来体现自我价值。 在司马迁的描述中,伊尹见商汤的故事有两个版本。第一版本是,伊尹名叫阿衡,他想求见商汤但苦于无门,于是就去给有莘王的女儿做陪嫁的厨师,这才得以见到商汤。之后,伊尹背着做菜的鼎和切菜和砧板来见商汤,先是跟他谈论烹饪和滋味,后来借机劝说他实行王道。因此,伊尹负鼎的故事也正是出自这个版本。 另一个版本的故事说,伊尹是一个有才有德的隐士,不愿意出仕做官所以一直拒绝商汤的聘请,前后五次才答应下来。伊尹给商汤讲上古帝王的治国之道,得到了他的重用。伊尹曾经离开商汤去找夏桀,但后来厌恶夏桀就又回商都。在入城的时候,伊尹见到了商汤的另外两位贤臣女鸠和女房,回去就写下《女鸠》、《女房》两篇文章。 伊尹负鼎就是出自这一个典故,后世的诗歌文章里常常借用它来指辅佐帝王。“负鼎”、“伊尹之志”、“伊尹烹饪”等词语也是相似的出处和意思。 至于把伊尹负鼎当成语使用,虽然没有相关的例子和证据,不过这样的比喻也非常恰当,因为负鼎烹饪对于伊尹而言就是一个进见商汤的机遇,而他也因此得到重用,可以说是实现自我价值。 伊尹辅佐了商汤王灭掉了夏朝,而且他以杰出的政治的才能使得商朝日渐繁荣昌盛。他做了不少好事,我们也可以来说说。伊尹一开始他只是一个贵族家里的奴隶,他寄养在厨师人的家里,所以他自小也是开始学习烹饪,等他长大后就成为了精通烹饪的大师,他的五味调和说也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到现在香港台湾那边还都把伊尹作为厨圣。 除了在烹饪方面的成就,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功绩也让人称赞。能查阅到的史料很少,但是伊尹参加了商汤王灭夏的战争中我们是可以确定的,在这次的战役中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他杰出的政治才能,他筹谋策划了这场战役,他利用民心扳倒了夏桀,夏桀的残暴早已让百姓民不聊生,利用人心向背逐渐瓦解了夏王朝。古时候人们都相信通过夜观星象来看一个朝代的运势,但是伊尹并不是依靠这些,他通过对客观环境的分析再加上他认识到人在战争中是占主要地位,在一个封建的时代里,他能做到这些已经是很不容易。 伊尹,他辅佐商汤建立了商王朝,在商王朝初期他位列宰相一职,给商朝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使得商朝日渐强盛。他死后的墓地葬在了商汤王的旁边,由此可见人们对他功绩的肯定。伊尹本来是个奴隶他只是个厨师,但是最后的成就这么突出,实在让人咋舌,可见啊,是块金子真的是会发光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7ba43bb8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