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评多多的《无题》 作者:邹建军 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12期 诗人多多成名较早,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严格说来他是当时“白洋淀诗群”的三驾马车之一。多多多年来坚持写诗,数量虽然不多,质量却一直保持在前期的水平上,近年来的诗在艺术技巧与艺术风格上又有一些新质素。所以,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国内多次获奖,在国际上也获得过“纽斯塔特”之类的文学奖。他的诗在当代中国诗歌史上不得不提,讲到朦胧诗人的时候不得不讲多多了。 此处所选是他最新的组诗作品。其首要的特点是思维跳跃,思想开阔、情感深沉、哲学意味深厚。在读这组诗的时候,我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追随诗人意识的流动,读起来却一点也不会觉得唐突,你仿佛跟着他的思绪在自然世界甚至在宇宙间游走。这样的特点,在第二首《无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从“胡椒的香气”到”巴黎的忧郁”,到“月亮”与“星星”,直到“枪声”似的誓言,一切焕发着多姿多彩的光泽,引人注目。其思维的活跃,同样体现在通感手法的运用上,在组诗里通感的交织是那么自然天成,甚至自然到有的时候让你几乎无法察觉,在一种无形之间,他早已带我们将感知游走了一遍,到最后,也许你已经忘记他原本带你去了哪里。在第一首《无题》中也表现得十分突出,从眼所见的视觉体会,到心所想的情感世界,再到声音之所闻见,诗人自我的意识一再流动并且四处洋溢,你简直无法抓住它跳跃的脉搏,却一直会追随其思绪的流动。这样的特点就是延续早期朦胧诗,思想与情感的深沉厚重,一切都是理性的、哲学的,然而却是以情感与意识的流动为外在形式与结构。 组诗的第二个特点是诗人重视对“词语”的实验,将“词语”形象化,讨论言词与语言的功能。在《就这样》里,诗人以“推动词语”、“通过词语”、“相信语词”直到“遍地语词”,试图探讨语词的效用,实验语词的形式,形成了一种层层推进的艺术结构,其实也就是思维结构的体现。然而,从组诗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也处于一种无所不在的词语焦虑中。在《北方的墓地》中,诗人如此地忧心忡忡:“词语回归我们,便淹没我们”。他尝试走进“语词”,渴望掌控“语词”,却在同时也担忧着被“语词”淹没,恐惧被“语词”的反噬,在与“语词”的抗衡中,反被“语词”驭使,从而丧失了诗人本有的自性。一个诗人要长期保持旺盛的创作生命几乎是不可能的,言不尽意与辞不达意的情况如果发生多了,诗人就会觉得江郎才尽而内心不安,甚至焦虑过度。虽然诗人对于色彩有强烈的敏感,并且总是让意象自行流动,与自我发生碰撞,抒情力度是比较强大的,然而此组诗也表明多多对于语言没有多少创造性,与早期的诗比起来,创新与发展的度是远远不够的。21世纪的诗人应当在语言上有新的作为。看来此组诗正是其真实创作心态的展露,也就难能可贵了。 组诗的第三个特点是重视当下,关注当前人们精神的困境。在此组诗里,他试图追索世人的缺失,而我们又究竟怎样走出这种困境。在《死胡杨林,哀悼的示范林》里,他甚至认为人类的救赎之道只是“歌唱”,只有以语言为工具,在“仍是语言所在之地”才可以抵挡“已逝的痛楚”。但是,另一方面诗人对未来仍抱有希望,终于发出了“让人走出来”的震耳之音,呼吁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83910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