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球科学通识课程的一些看法

时间:2022-06-26 09:36: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地球科学通识课程的一些看法

要:过去几十年中,各类高等院校培养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校在人才培养尤其是在顶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应重视大学的通识教育有针对性地设置地球科学的通识课程,从而切实推进地科学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与创业人才。

关键词: 地球科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地球科学概论;人才培养;创

一、高校是培养创新与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过去几十年中,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了许多优秀大学生,为国家输送了许多有为的科技工作者,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尽管如此,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顶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且不说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发人深省,近年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评奖结果也不得不让人们有所深思。自2000年我国创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至今共有20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得奖时年龄超过80岁的有15人,低70岁的仅1人,他们中多数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自1977年恢复高考来,每年都有很多高考状元,可经过四年的大学训练后,这些高考状元中真正能在所学领域取得开创新性成就的却凤毛麟角。

为什么我们培养的创新性人才仍然比较匮乏?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社会急功近利导向,使得学习风气下滑,年轻人耐不住寂寞,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认我国现有的教育本身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加以完善。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中普遍存在被动应试教育,只求高分,不求理解,死记硬背。这不仅严重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同时还容易使学生产生浮躁的不良习惯。经过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高校后,很多学生养成了应试的习惯。过细的专业划分、过窄的专业课程又使得学生进入过早的专业化培训,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专业课程,接受专业知识,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独立思考和接触其他学科的知识。最终使得学生专而不博、学而不思,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性思维习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消除应试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对大学本科教育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培养人才。

要消除中小学应试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才俊,高等院校必须对现行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必须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避免过早专业化,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独立思考、于创新的能力。

二、通识教育及南京大学三三制改革实践 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相关知识与获得知识的方法与手段的教育类型。通识教育提供的是人文教育是通向现实生活的一座桥梁。目的是为了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

推行通识教育早已成为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哈佛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核心课程模式,所有文理科的学生都要修完规定的核心课方能毕业。2009年,哈佛大学把名称恢复为通识教育,分为八大学术类别,要求学生必须从每大类中至少修读一门,当修完八门课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才能毕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d10ba484254b35effd3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