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是汉语的一种方言,所以语法上没有差别,只是发音和汉语不同。而日语是外语,属于粘着语类,语法和粤语跟本不一样,但是发音却有着很大的关联。 粤语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的发音和用字。而现代普通话缘自清代女真入关后形成的“官话”,因而失去了对古汉语的发音和用字习惯的继承。如果没有粤语这样的方言,古汉语的很多东西就要失传了。最明显的现代普通话遗失了而粤语保留着的一个发音就是所谓的“入音”。这一点,在古诗词的格律平仄上的影响最大。很多古诗如果不用粤语读,不能明白它为什么是押韵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首“风吹草低见牛羊”)。而平仄之道,据我一位精擅诗词的朋友告诉我,懂粤语和四川话的人最能天生掌握什么字是什么平仄,因为这两种方言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古汉语的音调。 另外,以我对日语的了解,我也知道日语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发音和用字。因此粤语和日语在这一方面有不少共通之处,可以作为语言学中的一大研究课题。 可以想见,中国其它地区的方言,应该也有类似于粤语的作用。据我所知,温州话的一些语法与粤语就是相同的。如粤语说“你走先”而不说“你先走”的语法次序,温州话是与粤语同而与普通话异的,由此可推想古汉语的语序很可能是粤语或温州话的次序,而不是普通话的次序。 比较粤语和日语乃至韩语中的汉字的音读法,可以获取大量关于古汉语的发音与用字的珍贵信息。 先说发音。粤语与日语有好些词汇的发音是很想似,甚至是完全一样的。例如,“字”的发音,粤语与日语不但完全一样,连音调也一丝不差,都是“ji”,发低沉的音。 又如,曾经有日本朋友请我教他说粤语,当我教到“国家”这个词时,他兴奋得跳起来,直嚷:“这跟日语一样啊!”其实是有点不同的。粤语中的“国家”的发音是“gogga”(按:这里“o”的发音是英语中“boss”里的“o”的音。这里的字母发音基本上是按照英语国际音标的发音惯例,不是按照拼音的发音惯例。后面没有特别提到的,都是这样。另外,两个声母重叠时表示“促音”,这是采用日语的罗马表记法的习惯。“促音”似乎也是现代普通话遗失了、而仍然保留在粤语和日语中的发音,是一个短促地停顿一下的音),而日语中的“国家”一词的发音是“kokka”。即日语里是爆破音,粤语里是非爆破音。但日语的爆破音跟英语中的爆破音很不一样,其爆破的力度微乎其微,几乎等于没有爆破一样,所以那日本朋友听起来就觉得粤语的发音与日语的一样。(正因为日语中的爆破音很弱,所以日本人学英语遇到爆破音时都很难把音发准。像“downtown”这个词,十个日本人九个都发成“downdown” 后来我又发现,原来韩语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我是不懂韩语的,但结交了不少韩国朋友,因此对韩语的情况大致有些了解。我在日本的时候,有一次上日语综合课,不知怎么就说起当时有很多北朝鲜的人通过逃到中国而流亡到南韩。谈话中用到一个日语词汇“亡命”,是日语中用得比较少的词汇,因此一个日语水平不够高的韩国女同学就没听懂这个词的意义,面上露出茫然不解的神色。她身边一个韩国男同学日语水平比较高,懂得这个词,就低声地用韩语提醒她。他声音虽然低,但我就坐在旁边,听到了他用韩语说“亡命”这个词,不由得当时就惊奇得叫出来:“这发音不就跟粤语一样吗?”粤语中“亡命”的发音是“mongmeng”(按:这里的“e”发的是英语中“e”的音,不是发拼音中“e”的音),韩语的发音与此非常相似。反而日语中的发音是“bo-me-”(按:“-”表示发长音),与粤语的大不相同。 事后我又以此事请教另一个韩国朋友,她说“亡命”这个词汇在韩语中是汉字词汇,是从古中国传入的词汇,因此发音与粤语相似也不奇怪。但日语的发音为什么又不同呢?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日本人在使用这个词时改变了它的发音,就像现在普通话中这个词的发音与粤语也大不相同了。其二,也可能是日本和韩国分别从中国“进口”这个词的时间不同,而这个词在不同的时间里,即使是在中国,也已经有了不同的发音。 这后一个原因是大有可能的。因为即使是在日语中,相同的汉字也有不同的音读法,显示出这些字在不同的时期反复从中国再次“进口”,因而打上了不同时代的古汉语的不同发音的烙印。最典型的例子是“子”这个汉字。在“椅子”这个词汇中,“子”的发音是“si”;但在“帽子”这个词汇中,“子”的发音是“shi”。我曾经看过一篇语言学的文章讨论这个问题,好像是因为这两个词汇一个是在唐朝的时候“进口”到日本,另一个是在宋朝的时候“进口”到日本,因此同一个“子”字在不同的词汇中发音不同,反映的是这个字在唐朝时的中国和宋朝时的中国的发音是不同的。 粤语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用字,关于这一点,最广为人知的大概就是表示判断句的“是”,粤语用的是“系”。以“系”表示“是”,即使是在今天的古书中也可以大量地遇见。有趣的是,日语最广为人知的词汇“哈依”(相当于英语中的“yes”,发“hai”的音),其意思也正是“是”,不过不用在判断句中,而是用在回答一般疑问句时表示肯定。 这里有个真实的故事。我到日本之前,日本那边的机构给我订了机票,旅行社打了个越洋电话来给我,让我确认出发的时间。那个女职员一开始时用英语跟我交谈,我就不断地用粤语中的“系!系!”来回应,表示我听明白她说的话。结果她以为我在跟她说日语,忽然就改用日语来跟我说话,把我吓了一跳。因为我那时的日语水平还不到能够在电话里与日本人交流的地步,于是马上改口说“yes”,引导她改回用英语。 除此之外,粤语用“行”表示“走”(如“行路”表示“走路”),用“走”表示“跑”(如“走佬”表示“潜逃”),用“食”表示“吃”(如“食饭”表示“吃饭”),用“除”表示“脱”(如“除衣服”表示“脱衣服”),用“落”表示“下”(如“落雨”表示“下雨”)等等,都是典型的保留了古汉语用法的例子。 日语中也有大量这类的动词,用字与粤语一样,而与现代汉语不同。如“行”表示“走”、“走”表示“跑”、“食”表示“吃”等。 另外,聚居在广东北部的客家人,其来源是古代的中原地区(现在的河南),是由于逃避战乱而迁徙到广东而定居下来。所谓“客家”其实就是“客人”的意思,是当时的广东土著对他们的称呼。因此,客家话其实与粤语不是同一种方言,但它比粤语保留了更古老的汉语用法。如前面举到的例子中,粤语以“落雨”表示“下雨”,而在客家话中却是以“落水”表示“下雨”的。不但动词是古汉语,连名词用的也是古汉语。(越古老语言,其分化程度就越低,词汇量越不丰富,往往用同一个字眼表示大量不同的事物。因此,很显然“水”是比“雨”更古老的字眼,用“落水”来表示“下雨”,比用“落雨”表示“下雨”应该是更古老的用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e2ecf2a6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