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 初级生物降解(Primary biodegradation) 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得物质结构发生变化(转化)从而导致物质特性的丧失。 最终好氧生物降解(Ultimate aerobic biodegradation) 化学物质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进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任何其他存在元素的矿物质盐(矿化作用)、新的生物质和有机的微生物生物合成产物。 生物蓄积(Bioaccumulation) 由所有暴露途径引起的物质的吸收、分布和消除的最终结果。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物质与生物体的生物系统发生交互作用的能力。系统的生物利用度(Systemic Bioavailability)取决于物质的物理或化学反应性以及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吸收此物质的能力。也可能在上述这些部位,物质都具有局部生物利用的性质。 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 物质从水中吸收(uptake)、分布和消除的最终结果。 生物蓄积因子(BAF) 稳定状态下,物质经过所有暴露途径后在生物体中的浓度与在水中浓度的比率。 生物富集因子(BCF) 稳定状态下,物质暴露于水中时在生物体中的浓度与在水中浓度的比率。 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 物质由于摄取(ingestion)作用通过食物网络(如绿藻-无脊椎动物-鱼-哺乳动物)发生蓄积和转移,从而导致在更高一级营养水平的生物体中的物质浓度增高。 临界胶团浓度(CMC) 参见Römpp, 2000。 降解速率常数(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 一级或准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k(d-1),表示降解过程的速率。对于间歇试验,k通过停滞期结束后的降解曲线初始部分进行估计。 解吸附作用(Desorption) 吸附的相反过程,指从颗粒释放到水中;吸附和解吸附不是总处于平衡状态,在某些情况下解吸附过程非常慢,如需要离子交换,或从颗粒内部的微孔释放的时候。 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水样中不能通过指定的相分离法去除的有机碳,指定的相分离法,指如40000ms-2离心分离15分钟,或使用孔径为0.2-0.45微米的膜进行过滤。 半数致死浓度(EC50 Value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在确定的暴露时间内,能引起50%的测试群体发生特定的毒性效应的统计学浓度。 环境区间(Environmental Compartments) 对环境的进一步细分,环境区间可以看做是彼此相互关联但又独立的室。简单的模型是将环境分为空气、水、土壤、生物区、沉积物(底部的和悬浮的)、水体层等区域。如果可以获得支撑数据,还可以对环境进行许多其他形式的细分。此概念源自Mackay (1991). 半胶束(Hemimicelles) 颗粒表面与胶束在亚临界胶束浓度下的涂覆作用,亚临界胶束浓度会导致表面电荷相反。参见Schwarzenbach, 1993。 预测环境浓度(PEC) 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浓度,以物质特性、用途和排放模式以及使用吨位为基础进行预测。 局部预测环境浓度(PEClocal) 在欧盟技术指南文件中(EU TGD),指点源附近的预测环境浓度。点源,指如生产或配制地点,或污水处理厂。 区域预测环境浓度(PECregional) 在欧盟技术指南文件中(EU TGD),指拥有两倍的欧洲平均人口密度与生产力的200公里*200公里标准欧洲区域内的平均预测环境浓度。 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 指在此环境浓度水平下,物质不会对生物产生不可接受效应的最大环境浓度。 二次中毒(Secondary Poisoning) 物质在不同营养级之间转移及其毒性的产物。 吸附作用(sorption) 化学物质与固相连接的过程(或吸附到二维表面或吸收到三维基质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fbe79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