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博物馆 例文

时间:2023-03-23 07:30: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寻找老济南的味道

老一辈人口中常说的老济南都去哪儿了?如今的我们只能幻想出过去典朴的样子,就让我们避开高楼大厦,在小巷子里寻找老济南的味道吧!

在济南火车站旁的“华夏书信博物馆”,我找到了老济南的味道。这是一座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墙面呈暗黄色,有高大厚实的玻璃。博物馆共分两层,第一层为年代较古远的名人书信,以及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第二层为以鸦片战争至今的一些名人书信。这些书信在淡黄色的灯光的照射下,变得更加悠远。整个馆内都有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在件件书信中,最吸引我的便是胡适先生了。

胡适先生是著名的学者、诗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馆内呈现的是他与十三岁女孩小芳的一份对话书信,看着这清晰认真的字迹,我眼前浮现出了胡适先生正伏在桌前,仔细写信的样子。他时而微笑,时而扶镜皱眉,仿佛要把百种感情都装在五行字里。也许,在相隔千里的另一个地方,同我年龄一样大的小芳正穿着小花衣,站在家门口一双祈盼的眼睛投向远方,等待邮差的到来。

胡适先生在信中写道,“你要多走路,多玩,身体好,进步更快。”可以看出胡适先生先进的素质教育思想。

胡适先生作为一名著名学者、诗人,中央研究院院长,给一名十三岁的女孩写信时,字迹仍认真,又可看出胡适先生做事严谨,爱同小朋友交流的特点。这封信令我感悟很多。

一封封书信,一段段历史。也许他们年代已久,但光辉永存。

这里,避开了都市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我感受到了一份独有的宁静和与大师相汇的一份喜悦。

离开这里,心中仍驻藏着一份老济南的味道。同时也让我们怀着尊重文化,敬畏历史的态度保护书信艺术吧!

寻找老济南的味道

烈日炎炎,整座城市充满了汽车发动机的轰隆声,鸣笛声,街道上的人们只顾低头玩手机,一群群的“低头族”说明了现代科技的发达。车水马龙,带给这座城市的只有噪声,拥堵还有可恶的pm2.5

漫步在济南的街道上,高楼大厦充斥在我们视线中,那老济南的古韵,那股股浓厚的文化气息,被高科技挤出了人们的生活,它们逃得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它们究竟在哪?

我怀着丝丝愧疚,在寻找着它们,寻寻觅觅,一座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大楼映入我的眼帘,上面写着: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几个修理的大字,我被吸引了,情不自禁地推开了大门。一股清凉的气流扑面而来,走进博物馆,眼底皆是古人和现代文人的书信,那一张张泛黄的信纸,一个个秀丽强劲的大字,都印着岁月的痕迹,那阵阵墨香,在我鼻边久之不去。

博物馆内华丽的大灯,使博物馆内十分明亮,一封封信上,仿佛展现出了写信人当时的心情。灯光暗淡了下来,透过信纸我仿佛看见了一个个若隐若现的人,仿佛看见了他们坐在桌边写信的场景。灯光,又明亮了起来,我看见了一道光照在了她的身上,满头银发,却不失智慧,一道道皱纹刻在她的脸上,丈夫,女儿被害,只留下她一个在时间存活,尽管如此,她却不丧气,不放弃,坚持文学梦,成为了一名人人皆知的大文豪。她就是杨绛先生,她苍老的面孔上却不失坚毅,看着她脑上那深深的皱纹,我仿佛看见了她在失去众亲,无依无靠,趴在桌子上痛哭流涕地场景,又好似看到了她对文学创作的坚毅精神。

我离开了杨绛先生,在昏暗的灯光中思考她这一生,对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走到门口,我回头再欣赏博物馆中的一切,再闻一闻这浓浓的墨香,走出了博物馆。

耀眼的阳光重回我头顶,车辆的喧鸣重归我耳畔,真是一门两世界啊。但我内心,已经永驻了一段风景,我想,这便是老济南的古韵,这便是老济南最美的风景了吧!

寻找老济南的味道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们步入了一个快节奏的新时代,历史与文化渐渐被人们遗忘在角落里。

作为一个纯正的济南人,都不曾认真去体会济南的那份古色古香,那一抹神韵,是否太不够格了?于是我带着愧疚去寻找老济南的魅力。

想要去寻找,却又发现无从下手,我站在窗边,看看灰蒙蒙的天,又望望远处的高楼大厦,不禁感到“远亲不如近邻”已然成为了传说,钢筋板,水泥墙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热情。不知从何时起,文人的那份优雅,那浓郁的文化气息,在历史的长河中走丢了。我决心找回老济南的文化。

寻寻觅觅,我的脚步停留在一栋巴洛克式风格的建筑前,暗黄的墙壁上写着“老济南文化主题邮局”几个金色大字,我好奇地走进去,却又好似被什么所吸引。

推开深灰色的大门,书香与墨香交织的味道令我沉醉,建筑内部庄重大气。在热心的解说员的解说下,我慢慢了解道:这是一个以书信为主题的博物馆。楼内有两层,一楼陈列的大多是历史悠久的书信,二楼主要展示的是近现代名人的书信。

走上二楼,视野更显开阔,复古式的吊灯将整个室内照得暖暖的。展出书信大多出自名人之手,比如徐志摩写给朋友陶太太的,胡适写给晚辈小芳的,还有朱自清、周作人、冰心等著名文人的。

我的视线最终落到一位慈祥的著名文人身上---- 杨绛先生。她头发花白,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却不能带走她那灿烂的笑容。我认真看着展柜中杨绛先生的亲笔书信,仿佛看到了一位温文尔雅的老妇人,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坐在窗边,被金色的阳光笼罩,认真地给自己的老友写信,刚劲有力的字却不乏娟秀,即使是诉说琐碎的小事,也写得入神。有时,不


知想起什么有趣的事,她的嘴角会微微上扬。

收回思绪,看着面前这一位和蔼的老人,又不禁想起,杨绛先生写的《我们仨》,她的丈夫和女儿相继离世,而她却要独自承担承受失去至亲的痛楚与哀伤,以至于杨绛先生在书中写道:“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但即使是这样,她依然坚强,勇敢地生活,坚持写作,大概微笑面对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吧。

我在这里,仿佛与外界隔绝了一般,外面的车水马龙,喧嚣都与我无关,我可以在这里独守一片宁静,一片清凉,当我再次站到烈日下时,心中的那份清凉与敬畏,久久无法散去。

我站在门前,再次回首望着这座充满文化又威严庄重的建筑,我似乎寻找到老济南的味道了。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雅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赖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的狂吠。

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无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柯灵散文《巷》阅读答案

你是否觉得劳生草草,身心两乏?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休息,会使你消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悒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你有爱人吗?我建议不要带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是利用晨昏时节,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在街上那种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巷里是没有的;偶然呀的一声,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地返身回避了。

巷,是茫茫人海中的一道避风塘,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徜徉。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钲镗,管弦嗽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静候你!

济南书信博物馆

山东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位于济南市经一路91号,为济南老电报大楼原址,始建于1904年,是济南现存最早的电讯建筑,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物馆展览面积870平方米,共有二层,以书信为主要藏品,分书信文化史、古代书信集粹、近现代书信集粹、山东名人书信集粹4个部分,旨在弘扬中国书信历史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着力打造成为国内首家集展示、收藏、教育、研究和交易于一体的,融知识性、专业性、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书信主题博物馆。

博物馆通过文字、照片图片和书信真品,详尽介绍了书信文化史、古代书信、近现代书信、山东名人书信等。除展现书信文化史及相关书信知识外,还选取一些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书画家等代表性人物的书信进行展示。一层陈列“书信史篇”和“古代书信”,二层陈列“近现代书信篇”和“山东名人书信篇”,共展出近300照片图片和100多件真品,同时还展出古代代表性展品复制品近百件,其中包含迄今发现的我国古代最早的家书——睡虎地墓地出土的战国末期的两件木牍复制品,为博物馆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邮政作为公众的信使,作为传递信件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在传统的书信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方便市民、游客用邮,博物馆在一层展区设置了老济南文化主题邮局,向公众提供信件、包件、报刊、集邮、邮购等邮政服务。

据了解,建成后的“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将秉承“继承历史、传播文明、弘扬文化”的社会使命,进一步丰富山东邮政博物馆的规划建设体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促进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着力把博物馆建成与我国文化大国地位、山东文化强省的目标相匹配,与中华民族、齐鲁大地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相符合,与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一致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专业主题博物馆,全力打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536aad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