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爱国的励志小故事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人爱国的励志小故事 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过: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那么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鉴真是唐代的一位高僧学问很深的和尚。他是扬州大明寺的住持,不但精通佛法,还努力钻研医学、建筑、文物、书法等方面的学问,受到人们的尊敬,远近闻名。 当时,我国的东邻日本正在发展时期,非常羡慕和崇尚中国的文化,派了许多人到唐朝留学。有两个日本僧人也到扬州向鉴真学习,并请求他派人到日本传授佛法。鉴真的弟子们听说去日本路途遥远又要渡过大海,都不愿意去。鉴真就决定自己去。但是他5次渡海都失败了,眼睛也失明了。他没有动摇,终于在65岁那年渡海成功,到了日本,被请到奈良东大寺。 日本朝廷请鉴真主持授戒,连天皇、太上皇、皇太后也来让他授戒。鉴真不但传授佛法,主持佛事,还热心传播中国文化,按中国建筑风格兴建了唐招提寺;把中国的雕塑、书法、文字、语言传播给日本人。他还不顾年老失明,亲自用中医药为日本人治病,教他们制作豆腐。日本人民至今尊鉴真是“日本文化的恩人”、“律宗太祖”、“医术之祖”、“圣僧”,连豆腐房也奉他为始祖。他去世后,日本佛教徒为他建造了墓塔。 鉴真东渡日本,不但促进了日本文明的发展,也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大大增强了。 明朝的时候,皇帝明成祖为了加强国际交往,决定派大型船队出使西洋各国,也就是现在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这支船队的正使,就是人称三宝保太监的郑和。 郑和经过充分准备,在1405年,率领水手官兵、医生、工匠等两万多人,带着许多中国的特产出发了。他们的海船最大的长44丈、宽18丈,可以坐1000人,造船技巧十分高超,还用指南针定向。这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各国见了这样大的船队,都佩服中国人的智慧和才能。 郑和在28年内,先后七次远航,到达了现在的东南亚各国、阿拉伯半岛,最远到了非洲的东海岸。他每到一地,都拜会当地的国王和首领,赠送礼品,表示友好,邀请他们访问中国。船队和当地人民进行贸易,互通有无,所以人们都把中国的海船叫“宝船”。 和西方有些探险家掠夺财物、抢夺奴隶的作法不同,郑和远航是为了友谊和交往。他和各国人交往时,总是彬彬有礼,精神抖擞,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现在的东南亚许多国家,还有以“三宝”命名的城市、港口和其他地名。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最早的,为祖国赢得了友谊和荣誉。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历史上,还有一些少年英雄为国牺牲。他们同样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古代的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少年叫汪踦。一次,鲁国受到外敌入侵,军队将士打了败仗,土气消沉。身为仆人的汪踦跟随主人一起跳上战车,高喊着杀敌的口号,冲向敌人。将士们见了,士气大振,又重新杀上战场,终于打退了敌人。而汪踦在战斗中牺牲了。 近代史上,有一个不知名的少年,他的家乡旅顺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被日军占领,全城的大多数人被日寇杀害。这个少年决心为同胞报仇,就化装成小乞丐,混入敌营,把毒药放进水缸,毒死了许多敌人。他被敌人发觉抓住后说:“我就是来毒死你们的,并不想求生!”他倒在敌人的屠刀下。 在革命战争年月,为国牺牲的少年更多了。河北完县的农村少年王璞是儿童团长。1943年,日寇对根据地大扫荡,王璞和大人们被敌人围在空场上,四周架着机抢。敌人让他认出人群中谁是八路军,他坚决不认。敌人打他,他高喊:“宁为抗日死,不当亡国奴!”被敌人杀害。 还有刘胡兰。她15岁的时候,参加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敌人逮住了她,用铡刀相威胁,逼她吐露真情。她却勇敢地走向了铡刀,宁死不屈,把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苏武是汉朝时候的一位官员。有一年,他作为汉朝的使臣到北方匈奴人那里办事。不料,匈奴人违背诺言,不放苏武返回汉钥,扣留了他,还劝他投降。苏武严辞拒绝,说:“我奉国家命令出使匈奴,丧失气节就是污辱了使命,丢大汉朝的脸。我如果那样,还有什么脸见人!”匈奴人用刀威胁他,他索性把脖子伸过去,宁死不从。 匈奴人把他放进地窖,不给吃喝,他就吃羊皮,吃雪,顽强地活着。匈奴人又把他送到遥远的北海今贝加尔湖,叫他放羊,说不投降就让他在那里待一辈子。苏武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的使臣,代表着国家。他坚决不做有辱国格的事,宁肯每天挖野菜,吃田鼠,受冷挨饿,也不向匈奴人央求什么。而且,那根代表汉朝、表明使者身份的“使节”一根长棍,上面挂着穗子,他一直放在身边,放羊的时候也拿在手中。天长日久,“使节”上的穗子都掉光了,他仍然紧握不放。 苏武在匈奴度过了19个年头,始终没有屈服,匈奴人只好放他回汉朝。他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受到人们的尊敬。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573e02950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