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棋王有感 读棋王有感 读棋王有感1 书里有着冷静克制的描写,每一个句子都力求以最少的话语表达出最真实的情境。 于是,你发现,在平淡的描述下有着深刻的力量,作者用最平实的语言,勾画出了一个身边真实的存在。 这感觉就像是在朋友聚会时,有人侃侃而谈说起某个有故事的人。 这三个王,是真的都有故事。 棋王,沉迷于下象棋,在上山下乡的环境下,他除了吃就只剩下棋一个爱好,在下棋中得到精神慰藉,被人称为“棋呆子”。他同时和九人下棋,赢了八人,还有一人求和,这场棋结束后,他沉沉睡去,似乎也得到了解脱。 树王,与树一同死去,他理解不了人们在那个年代为什么要伐树,那颗最高最大的树就是他守护的对象,整座山头的树都被伐光,独留那一颗,那树在他心里似乎是某种精神象征,树王阻止不了伐树,于是他随着最高大的树被砍伐后一同死去,至死都想不明白当时为什么要将好端端的森林砍倒烧掉。 孩子王,想要教孩子们一点有用的语文知识,这些孩子马上就要考高中了,却连小学的字都没认全,连本新华字典都没有,于是他从作文入手,让大家从每天最普通的生活写起,终于在他的努力下孩子们能完整写出一些文章了。但是,因为他不按照课本教书,被怀疑有 - 1 - 带坏孩子们的风险,于是书只教了一半就又回去当知青了。 这三个故事概括起来就是这么简单,而我感觉到作者的客观描写下也传递着他的思想认识。 在上山下乡时,没有精神慰藉靠下棋来寄托精神世界的棋王。 当了兵退役后,守护着山林有着自己坚持的树王。 教学生知识后,却被怀疑带坏学生有思想问题的孩子王。 阿城是经历过上山下乡的',在他虽然克制写实的描写下,这些故事平淡却让人忍不住反思。 为什么棋王专注于棋,为什么树王想不通伐树,为什么不教孩子课本上的知识会被辞退? 这些没有说出的疑问,隐藏在故事的后面,也隐藏在那段历史中。 读棋王有感2 《棋王》讲的是一个关于“吃”和“下棋”的故事。主人公王一生,他对吃的要求很实在,从他吃相的几个细节描写便可看出。他棋艺高超,小有名气。在极其艰苦的岁月里,它都时刻想着下棋,棋已经深深植根于他的心里,已经升华为一种信仰。在倪斌用棋做交易换来他得以参赛的机会时,他拒绝了;在在艺压群雄,胜利在望,冠军老者乞求言和时,他答应了。他在乎的不是输赢,不是名望,他在乎的,只是他心中的道,道家的“无为”;他在乎的,只是他心中的棋,他用生命保护,像性命一样存着的母亲留给他的无字棋;他在乎的,只是他心中的信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一种,人要有,才叫活着的信仰。 - 2 - “吃”和“下棋”始终贯穿其中。中华民族凭借着极其简陋的“吃”和“下棋”,亦即物质和精神的最低层次需求度过了许多动乱的年代,这便是中华民族的韧性。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才可能在漫而长的路上走的更远,更远。 - 3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60cb7721d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