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平水韵与马日事变 作者:王开扬 来源:《语文建设》2007年第12期 1927年,继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5月21日夜。在国民党第四集团军第35军军长何键的阴谋策划下,驻长沙的第33团团长许克祥发动了残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的反革命叛变。封闭湖南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等所有革命团体,释放在押的土豪劣绅,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的武装,捕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至6月10日,长沙一带有一万余人被杀害,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这次事变史称“马日事变”。 这次事变为什么叫“马日事变”呢?一般的说法是因为发生在21日。中文电报用韵目“马”字代表这一天,所以称这一事件为“马日事变。” 那么。韵目“马”字为什么能代表这一天?中文电报为什么要用韵目“马”字代表这一天?“韵目”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中古时代的“平水韵”讲起。 中国诗歌的源头是先秦的《诗经》(大体是每句四言)、楚辞(大体是每句六言),到两汉发展出五言诗、七言诗。到唐代。以汉魏六朝的五、七言诗为基础形成格律诗。诗歌必须押韵;诗人们写诗,要正确地押韵和尽快地选定押韵的字,于是适应这种需要的工具书——韵书就产生了。韵书就是按照押韵编排汉字的工具书:由于韵书同时也解释汉字字义,因而韵书也兼有字典的性质。从三国到南北朝时期。先后出现20来种韵书,但都已亡佚,仅存书名。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官编纂的《切韵》,成书于公元601年。把汉语的“韵”分为193韵。今仅存残卷。现今能见到的第一部完整的而且是官修的韵书是宋代陈彭年的《广韵》,成书于公元1008年,分为206韵。宋金时代,金人王文郁菅《平水新刊韵略》,把“韵”合并为106个,成书于1229年。稍后,1252年,宋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韵”合并成107个。因为出版地是平水(今山西临汾地区),这两本书都通称“平水韵”——“韵”的数量以王文郁的106个为准。 有五点要说明: 第一,中古声调是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今天普通话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韵书是首先按照声调来给字分类的。 第二,古代的“韵”和今天的“韵母”有同有异。相同的是都不包含声母,不同的是:“韵”指的是韵腹、韵尾、声调,不计韵头;“韵母”指的是韵头、韵腹、韵尾,不计声调。举个普通话的例子:wēn、wén、wěn、wèn是四个“韵”、一个“韵母”,ān、iān、wǎn 、yuān是一个“韵”、四个“韵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6af6382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