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幺蛾子,有多少文化因你而生?

时间:2023-04-08 22:34: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你这幺蛾子,有多少文化因你而生?

蛾的触角有两种形态:丝状和羽毛状。

在古代,蛾的触角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眉毛,如成语“蛾眉皓齿”、“蛾眉螓首”、“宛转蛾眉”、“淡扫蛾眉”等。

“蛾眉”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古代,蛾眉一定是窈窕淑女的标配之一。

那么,成语中的蛾眉,是丝状?还是羽毛状呢?

蛾常在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在中国文学上,对“飞蛾扑火”这一生物学习性,不同的文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

魏晋时期的支昙谛有 《赴火蛾赋》, 但留传下来的只有几句:“悉达有言日:愚人贪财,如蛾投火。诚则斯言,信而有征也”。在此,支昙谛借蛾的习性凸显人性的贪婪。

清代诗人秦应阳在《飞蛾》说:“飞蛾性趋炎,见火不见我。 愤然自投掷,以我畀炎火。秦应阳看到飞蛾无我的特点和愤然自毁的形态。 清代另一诗人高明赞美飞蛾道: “物性固有癣,附炎岂我情。宁投明处死,不向暗中生。这里高明所表达的是人对光明的态度。

革命诗人蒲风的 《扑火蛾》所赞美的飞蛾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以及为革命理想而牺牲的豪迈情怀:“为着坚持自己的目标奋斗到底,/——不怕死!/为着不苟全一已的生命/——不怕死!

蛾子常在夜间活动,而且有趋光性。那么,古代中国人就取蛾儿戏火之意,在正月十五元夕夜“闹蛾”。这一天,人们可以彻夜游玩,那些常年深守闺阁的贵族女性们也可以盛装出门,自由自在地赏灯看月,尽兴畅游。她们高鬓云鬟上簪戴的金光灿灿的“蛾儿雪柳”等饰物,也参加到元夕节之夜的“花千树”、“星如雨”中,为之锦上添花。从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和唐代诗文中可以得知,插戴闹蛾头饰之俗,大致隋唐时期就有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乃千百年来的绝唱。那位在火树银花的上元夜里,立于灯火阑珊处,簪戴金光灿灿“蛾儿雪柳”的伊人,是否是你追慕的偶像和理想的化身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6bba8c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fc.html